基层减负旨在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让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奔一线、办实事、抓落实。广大基层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基层减负绝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而要通过减负增干劲、提质效,以过硬的作风、饱满的激情、务实的举措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减过度留痕,不减实效之功。留痕本是为了工作有据可查,但过度留痕则成为负担。“减痕”应当根据工作性质和实际需要,科学设定留痕的范围和形式,重点记录关键环节、重要决策和实际成效,确保留痕内容真实、精炼、有效,既能满足监管需求,又不至成为累赘。广大基层干部都应牢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无论在任何岗位,都应当积极作为,确保国家政策有效落地,群众需求得到有效回应,同时树立正确导向,摒弃以痕迹材料论功绩思想,聚焦主责主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正确处理“减负”与“实效”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钉钉子”的尺寸之功和“拔钉子”的实际成效推动工作落地落实,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重实效,力戒“笔尖上的形式主义”。
减繁文缛节,不减解决问题力度。因为基层减负,部分干部错误解读“减负”政策,认为可以少做事、不做事,将“减负”作为懒政怠政的借口,该开的会不开了、该发的文不发了、该检查的不检查了、该督导的不督导了、该调研的不调研了,这是失职失责,对工作“大撒把”表现。基层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减负”减的是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和“纸上谈兵”,而一些面向基层必须开展的工作,不仅不能减、有时还需加强,不仅不能缓、有时还需提速,同时要加强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响应群众诉求,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有效发文、精简会议,提升化解基层问题能力,运用好“四不两直”调研方法,破除“作秀式”“盆景式”调研,让调研成为科学决策助手,实实在在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减私心杂念,不减民生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为基层减负,减的是劳民伤财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之负。基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将群众心系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干,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真正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实、大事办好、难事办妥,绝不让领导干部的“私心欲望”成为基层“沉重包袱”。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人民利益为先,丢掉私心杂念,抛弃名利得失,履职尽责、善始善终,牢记为党工作、为民造福的重任,在新时代新征程交出一份合格答卷。(李东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