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减”促“增”为实干赋能让路

来源:西盟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4/09/02 18:14:00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为基层减负,绝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如何减到实处,减到基层干部心坎上,真正为基层松绑解压,需要把握好“减”与“不减”的平衡点,必须紧抓难点、直击痛点,不能为了减负而减负,让“整治形式主义”再次成为新的形式主义。

减“形式”不减“真情”,提升为民服务之质。频繁的检查考核以及过多过滥的指标任务,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致使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等“花式套路”层出不穷。拍照留痕、填表签到、数据上报、答题刷分等行为看似忙碌,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让行动变了味,让群众寒了心。为基层减负,实质上是提高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不论是减少发文、精简会议,还是优化考核、降低指标,都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因此,要深入整治“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减少台账的厚度,增加为民服务的温度;降低指标的高度,增加为民谋利的力度,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减“负担”不减“担当”,加强贯彻执行之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减少“文山会海”“责任甩锅”“过度留痕”等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问题,是为切实把基层的负担减下来,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具体工作,而不是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更不是放松要求、降低标准的挡箭牌。要加强引导,深化对基层减负工作的正确认识,树立减负不减责的实干导向,让基层减负有“量”更有“质”、重“形”更重“效”,释放出基层干部更多的“精气神”,让党的好政策真正落地落实。

减“压力”不减“动力”,筑牢干事创业之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复杂,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形式主义,必然会挫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还可能导致政策执行变形走样。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是激发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重要举措,减负决不能一阵风,要从源头上推动减负落实落地,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优化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把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落到实处,营造实干担当、敢为善为的良好氛围,将减负带来的获得感,转化到推进工作、助力发展的实绩之中,让有想法、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踏实干事。(娜英 || 责任编辑 龚静)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