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曾指出:“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可以真实看到群众的日常,群众的表情直观地表达了群众的内心活动和喜怒哀乐。在工作中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需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脸上的表情,把群众“表情包”作为工作路线的“导航”,从“表情包”中读懂群众“急难愁盼”,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做更多顺民意的“暖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从“急容”中读懂群众“所急”,解决好群众“烦心事”。群众“急事”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打好“主动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及时从群众“急切”表情中主动了解为何事“急”,急“何事”。在“急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做到监督关口前移,主动靠前、及时回应群众,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纪检监察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急荣”作为开展监督执纪的第一信号,自觉将群众的“操心事”扛在肩上,迎难而上、主动担当,深挖表情背后的原因,以抽丝剥茧的精神找到矛盾的关键和问题的“症结”,及时疏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梗阻”,解决群众的“操心事”
从“愁容”中读懂群众“所愁”,解决好群众“揪心事”。群众之事无小事,老百姓的“愁容”说明我们政策实施、工作落实存在脱离群众需求、忽略群众感受等问题。一定要及时反省,查找不足,迅速作出工作调整,把坐等上访变为“主动下访”,深入田间地头,村寨院坝,一家一户地走访,召开“板凳会”与群众拉家长里短,真心与群众唠嗑“交心”,虚心向群众“取经”,充分与群众的喜怒哀乐“共情”,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想,从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桩桩“小事”办成一件件“暖心实事”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疏通政策执行中的堵点、瘀点、痛点和难点,解决好群众“揪心事”。
从“笑容”中读懂群众“所盼”,解决好群众“暖心事”。为民实事办得实不实、办得好不好,最直观的检验就是群众脸上露出的“笑容”,老百姓言语中的肯定。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只有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从内心深处把群众“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尺,将纪检监察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找准找实政治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群众意愿体现为决策意向,用心用情用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把群众解决好“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小事”当作纪检监察工作的“大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纪检监察人的“心意”与“诚意”,用忠诚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李芳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