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青年干部要从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中蓄势赋能

来源:第五审查调查室     发布时间:2024/11/20 11:20:00

1951年元旦,傣族、佤族、拉祜族等26个民族代表齐聚云南省普洱市宁洱红场,与党政军代表一齐剽牛盟誓,许下各族人民从此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铮铮誓言,并用生命、行动和鲜血践行着这一誓言,守护着祖国边疆的团结稳定。历经七十余年风雨沧桑,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文字虽已斑驳,但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跟党走的精神内核,早已成为普洱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价值依托。普洱青年干部要自觉从中汲取养分,以饱满的干事热情蓄势赋能、赓续图强。

普洱青年干部要始终坚守“一心向党、爱国奉献”的理想信念。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一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科书,记录着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今天,生活在普洱地区的各族人民都在不断践行誓言、推进和谐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誓词碑上那一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誓言,深刻揭示了普洱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忠诚,有力表达了普洱各族人民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集中宣示了各族人民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念。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的结果;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财富。普洱青年干部要自觉从中汲取力量,将普洱各族人民“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铿锵誓言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把爱祖国与爱民族、爱普洱统一起来,把维护边疆稳定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化为不懈奋进的报国之行,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普洱篇章。

普洱青年干部要始终厚植“团结到底、命运与共”的为民情怀。普洱的发展史即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史,七十余年前,先辈们用一段誓言,筑起了一座民族团结的丰碑。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千年茶城从此“换了人间”。在普洱的发展实践中,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亦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发扬。秉持着“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普洱市各级政府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实现“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同胞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今年不仅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亦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是现代化新普洱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每个普洱青年干部都要学好用好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将普洱人民“一心一德,团结到底”的坚定信念传承下去,始终同各族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将初心抓得更牢,把普洱建得更好。

普洱青年干部要始终葆有“坚守理想、奋斗筑梦”的拼搏劲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普洱地区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的激励下,凭借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勤劳的双手,逐渐改变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踏上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于国际,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于国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在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面前,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仍然是我们每一个茶城奋斗者的信仰根基,正如《阿佤人民唱新歌》所唱,“各族人民,团结紧向前进,壮志震山河,同心共筑中国梦,国富民强人幸福……”青年干部要涵养起“坚守理想、奋斗筑梦”的拼搏精神,在困境中坚守理想、承压前行,在挑战中奋斗筑梦、逆势而上,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奋进征途中见神采、显底气、有力量。(李晓旭    || 责任编辑 徐杨)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