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敬畏”植根于心践于行

来源:镇沅县田坝乡纪委     发布时间:2024/12/23 15:54: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纪”。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心有所敬,才能行有所循,只有心有所畏,才能行有所止,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主动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

常怀敬畏之心,做到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当下,党纪学习教育已收官,但收官并不意味着“收场”,更不能松懈收劲。党员干部仍需以持之以恒的韧劲,将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做到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做到敬畏党,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自觉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切实从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始终与党组织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做到敬畏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事业,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恪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群众当主人、把自己当公仆。做到敬畏法纪,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核心要义和规定要求,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树牢法治思维,接受纪律约束,习惯在监督约束下工作生活,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始终对党纪国法保持敬畏之心,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

常存戒惧之意,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心存“戒惧”,手握“戒尺”,信守“戒条”,方得始终。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却在“月黑风高无人见”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花言巧语中迷了方向,在“富贵险中求”的侥幸心理中铤而走险。丧失敬畏之心,背弃初心使命,无视纪律、漠视规矩。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确保走得更稳、行得更远。要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既要知道哪些事能干、必须干,又要知道哪些事不能干。要把党的纪律要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习惯在“探照灯”下履行职责、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还要保持“头顶利剑高悬、心中警钟长鸣”的清醒定力,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时时处处从党性原则出发,主动揽镜自照、反躬自省,经常性反思自身缺点与不足,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倾向,做到既大胆开拓有作为,又戒慎恐惧不妄为。

孜孜以学,贵在致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纪律是约束,也是保护;底线是警戒线,也是安全线。党员干部要自觉守住做人、做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做到敬畏事业、敬畏群众、敬畏声誉、敬畏小节,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政治责任,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做到敬畏事业,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始终怀着一种感情、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去干事业,珍惜岗位职责,兢兢业业工作、干干净净做事,坚决做到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做到敬畏群众,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注重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老老实实、诚诚恳恳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做到敬畏声誉,清廉会给自己带来好名声,贪腐就会招致坏名声,党员干部想有好名声,就要敬畏声誉,修身立德、遵规守纪,多做于自己名声有利的事,对自己名声不利的事情坚决不做。做到敬畏小节,时刻保持对小节的敬畏之心,懂得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的道理,谨小慎微、慎独慎行,从细微处入手,从小节上抓起,从日常点滴做起,“莫以廉小而不为,莫以贪小而为之”。( 刘文志  || 责任编辑  普纪宣 )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