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造势套路”多些为民实干

来源:西盟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4/12/24 15:55:00

“造势套路”指的是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如彰显政绩、刻画形象、营造表面繁荣等,而采用的一系列华而不实、形式大于内容的做法。在党中央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仍有一些干部无视纪律规矩,出现“垒大户”“造盆景”等问题,这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花架子不仅会贻误工作,还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挫伤的是干事者的积极性,失去的是老百姓的信任度。对此,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当少一些表面勤奋没有实绩的“假套路”,多一些俯下身子真干苦干的“真情味”,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实事干好事上,以切实履行职责,服务好人民群众。

少一些“政绩表演”,多一些责任担当。何为“政绩表演”?比如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打造“形象工程”,高楼林立却民生凋敝;热衷于会议上的慷慨陈词,口号响亮却行动迟缓;热衷于媒体前的光鲜亮相,镜头背后却是工作的疏漏与民意的疏离。诸如此类,不仅将为民初心抛之脑后,更对责任担当视若无睹。责任担当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身为党员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将目光聚焦在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而不能把精力耗费在制造政绩假象、营造表面繁荣上,要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准确把握政策实施的实际需求,扎实、精准地落实每一项政策举措,做党和人民事业的“实干家”,而不是会作秀的“演员”。

少一些“虚假浮夸”,多一些实事求是。一些党员干部在追求一时的虚荣时,常常会陷入虚假浮夸的误区,导致出现过分夸大工作效果,前期轰轰烈烈,后续却因执行不力导致工作“烂尾”的情况。这种浮夸的做法,不仅无法使得工作措施真正落地生根,更让群众难以从中受益。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表象,回归事物的本质与真实,脚踏实地,静下心来真正为群众“做点事情”,始终以“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与行动,践行一名党员干部曾许下的庄严承诺。

少一些“花花肠子”,多一些为民真情。诱惑常有,定力难得。抵御诱惑是一场思想硬仗,一旦内心的贪欲失控,诱惑的力量就会成倍放大。揆诸现实,在当前纪律要求严之又严的环境之下,仍有一些干部权力观错位,站位不准,怀有“花花肠子”,千方百计地找关系,找借口进圈子套近乎,目的无外乎采取不正当手段达到自己不正当的目的。党员干部应当始终保持思想教育的“强度”、思想学习的“热度”和思想建设的“态度”,给自己立规矩、定框框,为人方方正正,行为光明磊落,走正路干好事,在学思践悟和务实重行中,心怀为民真情,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刘奕麟  || 责任编辑  普纪宣 )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