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程、打赢反腐败斗争,明晰了关键路径,提供了行动指南。
思想铸魂,拧紧“总开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思想就是根基,是行动的先导,一旦思想出现滑坡,信仰缺失、信念动摇,便极易陷入贪欲的泥沼。一些党员干部曾受党和组织多年教育培养,有过奋斗足迹,却因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逐渐忘记初心使命、丧失理想信念,最终身陷囹圄。各级党委(党组)要强化思想教育,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校培训等多元载体,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让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其精髓要义,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定位和部署要求,确保思想统一、方向一致,时刻保持政治清醒,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纪律束行,划出“硬杠杠”。“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是规范干部行为的准则,纪律严明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保证。回顾往昔,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环节,因考评机制不完善、监督缺位,导致个别德不配位、才不胜任者被“带病提拔”,为日后工作埋下隐患;不少干部想干事但又怕“出事”,在承担繁重任务的同时,还承受着来自追责问责方面的较大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一出现问题差错就求全责备、过于苛责,极大地挫伤了积极性,让实干担当的干部寒心、泄气,引发和助长“躺平”之风。要充分发挥党的纪律的教育约束功能和保障激励作用,一方面要突出抓好纪律建设,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政策策略、精准定性量纪执法,推动容错纠错工作落实落地,以严管厚爱促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干部慎权,守住“清廉关”。“清廉是福,贪欲是祸”,在管党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党员干部是关键力量,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必须以身作则、冲锋在前,以担当作为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员干部在运用手中权力之时,要时刻谨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正确用权,慎之又慎,坚决划清公与私的界限,不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厘清情与法的纠葛,不徇私情、不枉国法。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时时处处严要求、作表率。党员干部更要把加强党性修养当终身课题,时刻牢记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常思常省,做到秉公用权、为政清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赵海 || 责任编辑 普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