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上的一叶“红船”,载着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百余年,如今已化作一艘雄伟的“巨轮”。2005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时光荏苒,红船已驶过百余年历程,红船精神亦已提出二十载。
秉承“天工人巧日争新”的首创精神,争做开天辟地、勇立潮头的排头兵。回顾往昔,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严峻形势下,披荆斩棘,开辟出民族独立的血路。展望今日,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引领14亿人民阔步迈向国家富强的光辉大道。百年党史证明,唯有敢于尝试、勇于突破,成为敢为人先的“拓荒牛”,才能在大风大浪中勇立潮头。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坚决摒弃“老好人”思维,敢于直言,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问题整改,找准症结根源,精准发力、靶向整治,确保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秉持“有志始知蓬莱近”的奋斗精神,成为锐意进取、踔厉奋发的实干家。回望历史长河,中华民族从苦难中走来,历经沧桑巨变,终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应当勇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每一项工作。
常怀“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奉献精神,勇做克己奉公、忠诚为民的先锋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将群众身边的“小事”转变为自己的“心头大事”来办,捧出一颗“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赤子初心”,写实“心为民想篇”。纪检监察干部应该积极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一线,密切联系群众。从细微之处入手,对群众反映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等看似琐碎的日常问题,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在处理人民群众关切的“小细节”时,要善于做好“大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我们的工作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实现工作目标的精准落实。(高麟 || 责任编辑 普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