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的品质,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发展,更影响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员干部应涵养“四心”,铸就忠诚、担当、为民、廉洁的好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坚定信念,涵养“一片丹心永向党”的忠诚之心。忠诚,是党员干部首要的政治品质。从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只为实现心中的共产主义理想;到和平建设时期,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鞠躬尽瘁。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大风大浪中稳如泰山,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
勇挑重担,涵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之心。担当,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涌现。脱贫攻坚战场上,数百万党员干部深入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构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作为,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风险敢迎难而上。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践行宗旨,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之心。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教育一线40余年,克服重重困难,创办免费女子高中,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改变了当地缺水的历史。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清正廉洁,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廉洁之心。廉洁从政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准则。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线,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古往今来,廉洁奉公的故事不胜枚举,包拯一生为官清廉,执法如山,被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于成龙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康熙帝赞其为“天下廉吏第一”。在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碰纪律红线,不触法律底线。要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让清正廉洁和担当奋进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底色。(王沛鹏 || 责任编辑 普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