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交汇之际,既是慎终追远、缅怀故人的时节,亦是吐故纳新、感受“气清景明”之机。“气清景明”,不仅限于自然人文之美,更有对党风、政风、社风、家风清正的期盼,作为党员干部,在扫墓踏青、缅怀先烈的同时,更应借此机会扫拂思想上的“尘埃”,时刻提醒自己怀“清明”之心,走“亲民”之路,担“请命”之责,让清明更“清明”。
怀“清明”心,守“廉洁”身。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清明时节有“禁火”的传统习俗,遏贪止欲就如同清明禁火之举。小火不遏成燎原,贪念不止毁廉洁。党员干部若做不到熄灭“贪婪欲望之火”,必将会烧尽“清正廉洁之原”。党员干部应常怀“清明”之心,从小事小节上严守,保持“慎微”的警惕,做到“房间常打扫,镜子常擦拭。”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面对诱惑还是挑战,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私利所动,不为浮名所累。时刻提醒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守住“廉洁”身,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走“亲民”路,谋“福祉”事。悠悠民生事,枝叶总关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清明踏青,古来已有。党员干部在踏青中感受春天万物萌发的朝气之余,不妨借此次踏青之行,走进田间地头,主动与地里的农民拉拉家常,聊聊种瓜点豆的民生小事,听听他们的心声和期盼。直面群众利益的痛点与难点,梳理问题清单、细化具体举措、明确责任分工,以“问题不解决不松劲”的韧劲,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确保民生实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改革红利充分转化为民生福祉。真正做到以“清明”之行,务“亲民”之实。
担“请命”责,扬“正气”风。我国自古就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奉献精神;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追求等。清明时节,缅怀先烈忠魂,赓续清正风骨,党员干部应常怀英雄事,不忘来时路。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前行。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不断追求进步与发展。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同时,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品质,做到清正廉洁,一身正气,让浩然正气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清明节将至,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坚定的头脑,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让清廉之花常开于心,让“清明”之风常伴于行。(鲁丹娜 || 责任编辑 普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