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这首《泾溪》,寥寥数语,却揭示了一个充满辩证色彩的深刻哲理:泾溪石险处,人们因警惕得以平安;平流无石处,却时常有人沉沦。这一富含生活智慧的诗句,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从中汲取智慧,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严守党性原则,践行使命担当。
思想绷紧 “兢慎弦”,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 “钙”。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党员干部需如在泾溪石险处行船般,时刻绷紧思想之弦。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错误思潮和不当言论保持高度警惕,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行为划出 “警戒线”,严守纪律规矩底线。纪律规矩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党员干部要将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严守底线,在看似轻松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场景里,更不能放松要求。无论是 “八小时内” 还是 “八小时外”,都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杜绝侥幸心理,不越雷池一步,不踩法律红线,不以权谋私,不接受不正当利益,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行动亮出 “监督牌”,主动接受各方监督。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党员干部应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把监督当作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要积极向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坦诚接受组织的批评与指导。同时,要主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诉求,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拓宽监督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避免在 “平流无石处” 迷失方向。
作风扬起 “实干帆”,勇于担当时代使命。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敢于迎难而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能推诿扯皮、逃避责任。要立足本职岗位,主动作为,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面对“泾溪石险” 还是“平流无石” ,都应始终保持兢慎的态度,筑牢党性根基,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坚定的信念、过硬的作风、务实的行动,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乘风破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李敬一 || 责任编辑 普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