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是当前纪检监察机关面对“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严峻形势的战略选择。遍观一个个“落马”案例,无不提到被遗忘的“初心”,于此,两个“到了”,即“为什么到了这里”和“为什么只到了这里”不禁引人联想深思。
初心也曾如故。在反面教材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倾向于关注其行为的恶劣程度,很少有注意力会在惊叹、厌恶和惋惜之余,分散到反面教材本身,容易忽视其曾经也在“听老师话”的教诲中踏进校园,也在“听组织话”的培养中走上工作岗位,也在“听党话”的嘱托中成为领导干部,他们中也不乏曾怀揣热血为百姓谋幸福,曾怀揣斗志攻坚克难,曾怀揣梦想勾画发展蓝图的好干部。这是“为什么到了这里的”的有力回答,因为初心也曾被牢记。
初心未曾如固。然而,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把握变与固的“度量衡”始终是每名党员干部要面对的课题,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的腐败手法形态让易得的初心终究难守。“第一次收钱也很煎熬,后来收再多也没感觉”是“禁微则易,救末者难”的真实写照。初心或许在金钱诱惑的滚滚浪潮中决堤,或许在权力诱惑的声声召唤下迷失,或许在美色干扰的循循善诱里偏轨。这是“为什么只到了这里”的原因所在,因为初心未曾被固守。
初心不曾如箍。常言道“自律者方得自由”,党纪国法既是红线也是底线,是约束更是保障。党员干部应在人民呼声中一次次回望来时的路,一步步踩稳脚下的路;应将“高处不胜之寒”转化为最严苛的自律标准,自觉培养登高者不畏寒不御寒而庆幸寒的自觉性;应有“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谨慎,严守红线,恪守底线。初心如箍,留在嘴上,停在纸上似可有约束之义,内化于心,悟化于脑实可为挽救之行。
“到了”和“只到了”失一字之毫厘,却差现实之千里。如故的初心赋予了攻下“一个个山头”的勇气,赋予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终会实现“到了”;如固的初心守护“使命在肩”肯干能为的担当,守护牢记使命“逐光而行”的奔赴,终会固守“到了”,抵御“只到了”;如箍的初心明晰“一墙之隔两世界,一念之差两人生”的界限,给予“到了”源动力。于两个“到了”之间复盘反思,慎独慎微,勇毅前行,虽路遥不可即至,然初心亦被牢记,虽道常有险阻,然初心仍能重拾。(吕高琪 || 责任编辑 普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