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当以“里子”实效赢民心

来源:宁洱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5/09/22 15:07:0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剑指政务服务“面子工程”,精准点破了当前部分地区政务服务中“重外观轻实用、重考核轻体验”的病灶。政务服务作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窗口的“面子”是形象,办事的“里子”才是根本,唯有摒弃花架子、做实真功夫,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

“面子工程”看似光鲜,实则是损害群众信任的“绊脚石”。不少地方的政务大厅里,豪华宽敞的服务大厅里,昂贵的自助终端闲置蒙尘;功能繁复的政务APP,操作复杂却实用性不强;一些所谓的“创新举措”,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华而不实,成了群众眼中的“摆设”和“鸡肋”。这类“面子工程”,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更消耗了基层干部本可用于优化真实服务的精力,最终损耗的是政府公信力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追根溯源,“面子工程”的背后是错位的政绩观在作祟。有的干部把“上级看得见”当作首要标准,明知某些设施对群众无益,却为了考核“加分”、汇报“出彩”硬要打造;有的地方陷入“盲目跟风”的误区,看到其他地区推数字政务就仓促上马,既不调研群众真实需求,也不评估自身运维能力,结果设施建成后沦为“摆设”,反而给群众添了麻烦。这种“只唯上不唯实”“重短期轻长远”的做法,本质上是背离了政务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初衷,最终只会落得“面子”撑不住、“里子”更空虚的尴尬境地。

做实政务服务“里子”,必须要把“群众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尺。数字时代下,政务服务升级是趋势,但“怎么升”比“升不升”更重要。在推进软硬件建设前,不妨多走出去听意见:到社区里问问老年人是否会用自助机,到企业中了解办事流程还有哪些堵点,通过试点运行、民意征集找准需求痛点,避免“拍脑袋”决策。资源利用上要算好“集约账”,持续深化内部改革,打破数据孤岛和部门壁垒,推动更多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窗受理”“跨省通办”。更重要的是健全群众评价机制,把满意度作为硬杠杠,让群众的“吐槽声”变成改进工作的“信号声”。

“高效办成一件事”,关键在于“办成”,核心在于“高效”,本质在于“一件事”的整体性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把政务服务的“里子”做实、根基筑牢,让每一项政策、每一次投入都切实转化为群众和企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才是最大的政绩、最实的“面子”。(范碧英   || 责任编辑 普纪宣)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