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成长的田埂

来源:宁洱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0/06/01 09:19:52     作者:姚学文

吃过晚饭,收洗好了便坐在落地窗前陪女儿做作业。窗外是对面村子的菜地,地里随时都有村民种植的绿油油的时鲜蔬菜。我估计前几年这里是水田,因为田埂还在。

田埂之于我,就是承载儿时记忆的篮子。

孩童时候,走出家门便是田,连学校也坐落在田野中间。那弯弯曲曲的田埂就是连接家和学校的路。年复一年,敷田埂的人用新泥盖住了我们的小脚印,我们再用稍大一些的脚丫踩在还未干透的泥块上。成长的印记就这样一层一层地留在了田埂上。

老早,母亲就起来为我们炒好了猪油炒饭,盛在口缸或者洋碗里,我们抬着边走边吃。到了半路吃完了,便把口缸或洋碗藏在田埂旁的草丛里。时常会有心大的孩子要么忘了藏在哪里,要么直接就忘记了这回事儿。放学回到家就会引来母亲的数落甚至是揍。直到稻谷收了,口缸、洋碗才能重见天日,一一认领回家,终于得以在母亲面前“一雪前耻”。

有的男生喜欢恶作剧,偷偷把田埂两边的水草拉拢过来打个结。后来的人不注意,被绊了个狗啃泥,有时还会摔进田里,湿了鞋子、脏了衣服。上课时间快到了,也来不及回家换了,只能在学校旁边的小河里洗掉泥巴,湿漉漉地穿到放学。

雨天,田埂被踩得又黏又滑,滑倒也是常有的事。父母把我们送出家门之后会留一人在家附近边干活边竖着耳朵听着是否自己家的孩子因为摔进田里哭着回来了。尤其是下冬雨的时候,几天的连绵阴雨让道路早已泥泞不堪,失足摔一跤,轻则屁股背个“大南瓜”,重则摔进田里,又湿又冷,只有哭着回家找娘。

田埂还是寻宝好去处。水香菜、水芹菜、水蕨菜、折耳根,各种野菜一路都有。采回家,又是晚饭中的一道开胃菜。直到现在,依然馋这一口。每次上街,看到这些野菜总要买些回家。

满足了自己的食欲还不够,还要照顾到家里的牲畜。小姐妹们相互邀约着,中午上学之前就带上口袋、镰刀之类的工具,放在学校外的树下。放学之后就满田埂地薅一些豆瓣草、马蹄根、笔管草等知名不知名的杂草,装了满满一口袋抬回家,让“二师兄”打牙祭。

在田埂上往往还会发现惊喜——鸭蛋。水田是鸭子觅食、玩耍的地方,有时还会在田埂上做窝下蛋。观察好鸭群经常活动的地点,那些被踩倒了、踩光滑了的草丛里也许就有鸭子的窝。在隐蔽处发现一窝白花花的鸭蛋,那就是中了大奖。当然,也有不大讲究的鸭子会直接把蛋下在水田里,在太阳的照耀下,亮得晃眼。这种意外的发现,才是惊喜无比。

“明天下午咱俩去对面的田地看看怎么样?”女儿欣然同意。

“记得提醒我带上小提箩!”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