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了你想干什么呀?”“我想当警察。”小的时候,大人们总会问。一直到现在,甚至我的往后余生,这个回答都不会改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的父亲,尽管警察的制服颜色已经从绿到灰、从灰到蓝不断变革更新,但在我的脑海里,他依旧还是穿着“绿皮”制服的警察,那个很严厉的警察。
在父母那个年代,流行脱产去读大学,我的父亲也不例外,我刚出生不久,他就去了云南大学法律系脱产读书,直到我上了幼儿园,回到县城生活,才正式开启了我和父亲的“父女生涯”。
“吃饭的时候不许看电视!”父亲的口气有些重,对于5岁的我来说,这就是骂,当时我“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哭什么哭,把眼泪擦干过来坐下好好吃饭,吃完饭再看!”父亲的语气更重了,我反而却不敢继续哭了,乖乖地擦干眼泪,坐到了父亲身边开始吃饭。
“做事情不能一心二用,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对身体不好,再说了小孩子电视看多了长大以后会变成近视眼,你那么大的眼睛戴上眼镜可就不漂亮了。”听得出父亲的话语中有点想逗我开心的意思,而我也确实笑了。
“这样吧,只要你答应我以后吃饭的时候不看电视,吃完饭我就让你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好不好?”父亲把脸凑到我的耳边说道。“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概念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肯定是觉得很长的,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也就成了我和父亲的第一个约定。
上了小学,各种兴趣爱好班开始报名。“让她去学画画。”父亲似乎已经替我做了决定。“去学钢琴吧,我们单位的钢琴老师在澜沧很有名气的。”母亲在县文化馆工作,自然想让我去参加她们的兴趣班。看着父母争来争去,我没说一句话,最后的决定让我有点出乎意料——每周三下午参加学校举办的画画班,每周六参加母亲单位举办的钢琴班!
好像每个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铺好路,孩子们尽管走就行。其实我喜欢的是打篮球,因为我们院子里男孩子比较多,平时总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玩,打篮球、踢足球、打玻璃弹……久而久之,院子里的大人们都叫我“假小子”。那个时候还不懂什么叫“反抗”“拒绝”“为自己辩解”,所以就顺从了父母的安排。
几个月下来,画画水平没提高,就连画棵树都画不好;钢琴更不用说了,那首《献给爱丽丝》我弹到手抽筋都没法完整的弹完。
“爸爸,我不想学画画了,也不想去弹钢琴了......”“那去学书法吧。”还没等我把话说完,爸爸已经替我做了第二个决定。“我想去学打篮球。”我有点害怕但还是说出了口。“打篮球?姑娘家打什么篮球!等我下午下班了去给你买毛笔,下星期去试试书法班。”我没有再说下去,像是同意了爸爸的决定。
也许人都是这样,对于不喜欢的东西都不会很上心。结果也没出乎意料,我又要“改行”了。
“爸爸,我不想学书法了,我想去学打篮球。”我再一次鼓起勇气向爸爸说出了我的想法。“你想好了?这次去学就给我好好学,不要三天两头来讲条件!”爸爸似乎不是很想让我去学打篮球。
我虽然个子不高,但是很灵活,爆发力比较强,老师也说我是个“好苗子”。看到我在体育方面还算有点天赋,老爸终于是满心接受了。
“以后我再也不勉强你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了,我也会支持你的选择,但是你也要答应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既然选择了,决定了,就一定要把它做好,知道吗?”“嗯嗯嗯......”我带着激动连声答应。
这就是我和父亲的第二个约定。
转眼上了高三,应战高考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高考成绩将决定你未来要走的路。“想好报哪个学校了吗?”爸爸问。“云南警官学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把握吗?”他又问。“有!”两问两答结束了爸爸送我去学校路上的对话。
离高考越来越近,班里的黑板报上出现了一棵“愿望树”,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片用纸剪出来的“叶子”,让我们在“叶子”上写下所要报考的大学,我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云南警官学院”。
“愿望树”实现了我的愿望!2006年9月,我踏上了“预备警官”之路。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离开父母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段时光,承载了我儿时的梦想,是我无论多少次回想起来最开心的日子,因为那一抹“警察蓝”,是我穿过最漂亮的衣服。
毕业后,因家乡当年没有招考警察岗位,所以我报了乡镇公务员,这一去,就去了八年。
周末回家吃饭,经常会问爸爸:“爸爸,我这辈子还有机会当警察吗?”问的次数多了,爸爸也烦了起来。“是不是当不了警察就不能服务人民?”“不是,是不能去抓坏人!”我眼角含着泪说道。
“在警察队伍里,有的负责电脑操作、有的要会为犯人看病、有的要会写材料、有的要会拍照......他们都不能去抓坏人,他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警察了吗?”爸爸开始给我“上课”。“不是每一名警察都能去抓坏人,也不是每一名警校毕业的学生都一定要去当警察!这个社会需要的人才太多太多了,你看你,做了那么多年党务工作,不是每一年都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吗?还有你送贫困户去医院看病、给他们买生活用品......这些都是你的经历、你的成绩、你一生的印记,并且你都可以做得很好。答应我,做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像警察那样受到别人的尊敬!”
父亲的这一席话是我一生的指明灯!这是约定,也是要求。
一直到现在,我都谨记与父亲的三个约定,渺小而又伟大,成就了父亲眼中那个最优秀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