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父亲和母亲结婚三十周年,我一直在想送他们什么结婚纪念礼物,父母也觉得应该庆祝一下了,到最后我想到了让他们去拍一套婚纱照,父母也同意了。
父亲和母亲结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结的婚,上世纪70、80年代婚纱照基本上没有。上世纪八十年代,除了贴在结婚证上的两人半身照之外,很少听见有人再去照单独的结婚照。那时,讲究的男青年大多身着中山装或者呆板的西服,女孩普遍留着刘海,编两个辫子,穿着比较时髦的衣服。两人胸前各带一朵红花,头往中间一凑,师傅快门一按,暗房里冲出几张黑白照片 ,就算结婚照了。父母的结婚照也不例外,就是一张黑白半身照。父母的结婚证连照片都不用贴,这也让我觉得很惊讶,但是母亲很确定的说他们的结婚证真的不用贴照片,结婚证就跟我小学时得到的奖状一样。那个时候母亲也没有穿婚纱,没有化妆,简单的扎了个羊角辫,穿着普通的蓝布衣服,结婚没有拍浪漫的结婚照,是母亲一种巨大的遗憾。母亲还说那时父亲的工资是二十九块钱,他们拍两、三块钱的照片已经算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很多人连照片都不去拍。
父母从相爱相恋再到如今的相依相伴,他们一起越过三十个春秋,修来了美满的珍珠婚恋。三十年前,父母都是同一个村的,他们是自由恋爱,父亲家穷,结婚时的家具都是借钱买的,所以父母没钱去照结婚照。父亲家是一大家子人,结婚后,父亲就接管了这个大家庭,母亲跟着父亲一直在操劳,奶奶一直对母亲都不好,为了这一大家子人,父亲和母亲再也没有钱去补照结婚照了。
母亲一直对父亲很好,很爱父亲。小时候,父亲在离家远一点的地方上班,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母亲总是把好吃的留给父亲,哪怕是我和妹妹她也不让我们多吃一口,小时候家里穷,每次只有父亲回来,我们家才吃肉。
父亲和母亲要去照相的那一天,他们都有点激动,父亲专门洗了澡,早早就去影楼等着了,但那天照相的人很多,他们等了好久才开始给他们化妆,从一开始化妆到照相结束,母亲都保持着笑容,穿上了婚纱,母亲就一直站着,她怕弄坏了她的造型。这是母亲第一次穿婚纱,看得出她很享受,为了让父母的结婚照片也能赶上现代的潮流,我特意告诉摄影师要照得有些个性,不能觉得他们年龄大了就照得很死板。摄影师答应了,不时地逗乐他们,而母亲却不需要摄影师的逗乐,从一开始拍照,所有的照片她都一直在开心的笑,她很自然的就笑得很开心,我很少看见母亲会这样一直开心地笑,我想母亲等待这一天一定是很久了。三十年了她终于可以穿上婚纱照相了。母亲很珍惜这次照相的机会,她总希望表现得更好,有时有些动作都做得过了头。摄影师都需要纠正她一下了。
第二天我们就去影楼挑选照片了,我觉得照得很一般,但父亲和母亲都很满意,他们一张又一张反复地看,最终还是舍不得删去太多,最后影楼帮忙挑选照片的那个人都已经烦了,我们只好又单独地出了钱,增加了十张照片。等待取照片还要一段时间,我想等取了照片的时候,他们肯定也会很开心。
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让父亲和母亲更加的依恋对方,他们曾经也争吵过,怨恨过,但最终还是没有离开,父亲的坏脾气,母亲的过度容忍,这些就是他们真实的婚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体现得很好。我想他们也一定想过分开,但最终都放弃了,所以他们的三十年婚姻是来之不易的,经历了风雨才觉得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