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火娘” ——守边生活随记之三

来源:市纪委监委政策法规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1/11/05 16:14:00

小时候在边远山区生活,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里,最忘不记的是每天默默燃烧,给我们带来无限温暖的火塘。而火塘里那根被称为“火娘”的柴每天传承的温暖,时至今日仍然使我记忆犹新。

故乡被当作“火娘”的柴,一般都是比较弯扭,不容易劈成柴块,但又是很老辣耐烧的木段,基本上是几天连续燃烧,看不见火焰,燃烧很慢,却始终能保持火塘火不熄灭。

在第二天巡逻返回的路上,离住处还有一公里多的地方,看到地上随意堆放着几根已锯断的橡胶树干木头。请教同行的当地人是否可以抬根回去做“火娘”,虽然他们不知道“火娘”是啥,但回答只要你抬得动,都可以拿去用。这次我拣了大一点的抬回来,并把它直接放到火塘里。

开初有人说柴太大不好烧,建议我把它劈开后再烧。我说不能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第二天一早烧火时,发现那根大柴火还燃烧着,放上一些细碎枯枝,用一个纸碗一引马上就燃起来。这时大家终于感受到何为“火娘”,“娘”就是接续薪火的关键。

一个月的守边生活,“火娘”给我们带了生活上的方便,也在湿气比较大的南卡江边为我们增添了人间烟火气息。每个“火娘”一般能够燃烧三到五天,要烧尽时,我们又得想办法抬一根“火娘”回来添上。在这里,特别感谢那些为我们提供“火娘”的佤族同胞们,我们并不相识,但我们切身感受到你们像“火娘”一样带给我们很多温暖。(苏贤益  || 责任编辑 茹婷婷)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