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无量,踞澜沧,水边小寨子,是云上曼等、帝师之乡。
这是我对曼等的第一印象。2022年8月28日,我来到这个距离景东县城最远的乡镇工作。在这里,我结识了这样一群人。不知道他们的脚磨破了多少双鞋,手上起了几层水泡,紫外线把皮肤烤得黝黑,木头把肩膀肌肉压到抽筋。终于,他们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仗。乡村振兴以来,他们带着党和国家的使命,又默默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是小杨,看上去有些“土气”,经常穿着迷彩服,戴个大草帽。村民们老远看到他就开心地喊道:“小杨来啦,待会可要在家里吃饭哩。”为了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小杨亲自带领我们去清理堵塞的公厕,他总是第一个拿起铲子,把最脏的部分清理干净。一天下来,我们开玩笑说他比厕所还臭。小杨笑着回道,“用我身上的臭,换得群众居住环境的香,值得。”
他是小李,他有一个特别的碗,已经十分破旧的碗上,写着这么一行字:“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 小李时常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从村头到村尾,从清晨到黑夜,不是在田间地头调查作物产量,就是在群众家里谈话谈心。崎岖山间路,见证赤子心。每天看到小李下村的身影,我就明白了,共产党员就是这样干的!群众生活有啥难处?一桩桩、一件件,全在他心里,在他匆忙又踏实的脚步里。
他是小张,皮肤黝黑,身材壮实。村里有一片百香果地,那是小张的“宝”。64亩地12000多株百香果苗,每一颗他都亲自除过虫、施过肥、浇过水,他甚至用笔记本记下了每一株苗的挂果时间。他说:“百香果是村里的集体产业,现在交给我管理,如果管不好,我对不住乡亲们的信任。”他说,“共产党员就是要把群众交代的事情办好才对得起胸前的党员徽章。”
她是小雨,才毕业的她,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留在大城市,而是以一名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重回生于斯长于斯的曼等乡,用自身所学回馈这个位于无量山深处的小山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个尚未完全褪去学生气的小姑娘,作为一名最普通的村干部开启了热火朝天的农村工作。面对许多人所说的“我想离开浪浪山”,她却选择了回到这座山。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农村这片热土,让人看到了青春勇敢的担当和理想激扬的力量。
他是小谢,在决胜脱贫攻坚时期他来不及回家看一眼怀孕临产的妻子。她是小叶,奔走在基层的最前线的她只能抽几天时间去结婚。他是小王,铭记着共产党人的不变的承诺,一年365天有304天默默扎根基层。她是小毛,村民摔伤后,第一时间联系的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联系她……
他们不是做了壮举的大人物,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普通人。他们以共产党人的初心,书写了不平凡的基层故事。他们,如一面面旗帜、一盏盏明灯,汇聚起了新时代景东人砥砺前行的力量。
也许,他们的日常奋斗够不上惊天动地,可正是萤火微光汇聚成星河,照亮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也许,他们的付出称不上轰轰烈烈,但倘若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又何来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今天过后,我们也将在平凡的岗位上接续前行,而在这片红土地之上流淌着的红色基因,就是我们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共产党人的正确方向。人民公仆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奋斗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王开雪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