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故乡

来源:澜沧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08/28 09:21:00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诗人陶渊明笔下描述的田园生活,也是我记忆中故乡的模样。

对故乡的记忆一直停留在儿时干不完的农活、夜晚拍不完的蚊子、稻田上随处可见的萤火虫、洒满屋顶的点点星辰、远处江上戴着斗笠边划船边唱山歌的渔夫,以及透过纱窗萦绕在耳边的蝉鸣声、蛙叫声……

我的故乡在普洱市澜沧县文东乡的一个小山村,村子坐落在半山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务农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儿时的故乡交通不便,到街上赶集要走两个小时的路程,每到赶集日大家早早的起床梳妆打扮,相约结伴而行,路上你一句我一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着说着也就感受不到路程的遥远,等到了街上,得赶紧来一碗米干解解馋,以消除饥饿感和疲惫感,米干下肚整个人瞬间也就“活”了起来。

记忆深刻的还是每到农忙时节,跟随着家人下地干活,那时农业还未机械化,都是靠着家里的老黄牛犁地、老毛驴拉货。太阳晒时整个人汗流浃背、大雨来临时也是冒着风雨埋头干。等太阳落山,就在山上盖的小茅草屋休息,父亲则拿着渔具到江边撒网捞鱼,我和母亲则会在茅草屋煮饭等他。这时月光洒在大地上,为这片土地裹上了素装,漫天的萤火虫占满了田野,远处不知传来谁的歌声。这样的场景在我儿时,每天都在无数次的上演。

后来我渐渐地长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故乡开始变化了。砖房、土房变成小洋楼;泥泞的小路变成宽敞平整的泊油路,不仅道路亮,人的心里也亮堂堂的;小小手电筒变成了路灯,灯亮,星星也亮,灯亮在地上,而星星亮在天上;自行车变成了小汽车,赶集再也不用早早起来;老黄牛变成农业机械化;旱厕变成干净无味的卫生间……不仅环境变新,走到人群中,你会发现还有新的思想、新的力量正在悄然来临。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我的故乡逐渐蜕变成一个更加美丽、清静、整洁、富裕的地方。可我知道,我记忆中的故乡不会消失,它存在于一代人的记忆中,存在于世代守护这里子民幸福安康的大榕树记忆中……(鲍小生 || 责任编辑 茹婷婷)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