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来源:市委第五巡察组     发布时间:2023/09/01 15:41:00

《论党的自我革命》书中“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23日至25日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讲话一部分,他指出:“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靠的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仅是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有力武器,是一剂良药。新时代新征程,如何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如何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曾经参加本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指导多个部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一些情况,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思考。

充分认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革命旧址,今天在其内部仍然按照七大会场陈设,会场墙壁的旗座上写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八个大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始终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特有的政治优势和最具活力的“生命要素”。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发展壮大的。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总是敢于拿起这一武器,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左”的倾向、对红军内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批评。长征路上,遵义会议通过严肃的党内思想斗争,扭转“左”的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延安整风更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成功典范,通过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消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的影响。党的七大明确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确立为党内生活的一个基本方法,确立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一个行为准则。通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全党思想上高度一致,组织上空前团结,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为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坚持和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五十年代初的整风、整党,以及后来的“七千人大会”等,都比较好地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解决了当时党内思想、作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果断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了包括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内的优良作风,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从而开启了党的事业发展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内历次重大学习教育活动中,都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贯穿于全过程,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统一了全党思想,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注入了强大活力。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党章总纲部分旗帜鲜明地写道,“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新时代新征程上,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凝聚力、战斗力,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真正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按照党章党纪对照检查,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形成和发展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解决的问题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对错误思想的匡正、对错误做法的纠正,涉及批评者、被批评者、自我批评者等方方面面。然而,在个别地方,批评和自我批评只是走个形式。有的自我批评只讲工作,不讲生活,浮于表面,拒绝深入;有的自我批评只讲大家差不多都有的缺点,不讲个人真实问题,避重就轻;有的自我批评很严厉,对他人轻描淡写,枪口抬高一寸,不愿得罪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在很多地方变成了‘钝器’,锈迹斑斑,对问题触及不到、触及不深”,并且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因此,要大力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就必须对以下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解决好“批评上级怕穿小鞋”。中华民族具有纳谏的传统,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标志的华表,就是由上古用以纳谏的“谤木”演变而来的。下级对上级的批评是为了纠正上级领导的缺点错误,这对他们改进工作、完善自身是有益无害的,少数人的“谔谔”之言里,虽然不排除有片面观点、偏激之语,但也会蕴含着独到见解,因而上级领导不应拒斥、更不应挟嫌报复,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正确对待、虚心听取,便会有所收获。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锤炼党性修养、修炼宽广心胸,常思“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道理,

  二是解决好“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同级是否会伤和气,那就要看同级的思想觉悟了。同级如果党性强、觉悟高,不仅不会伤和气,反而会感谢你的批评,彼此还可能因此而成为挚友。如果担心在民主生活会上批评同级会伤和气,那么不妨换一种方式:在会下拍拍对方的肩头,提个醒,或坐下来谈谈心,这同样可以达到帮助同级纠正过错的目的。

  三是解决好“批评下级怕丢选票”。作为上级领导,帮助下级纠正缺点错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批评下级的缺点错误,有利于下级改进工作和完善自身。一般来说,下级对批评自己的领导是会感激的。如果还是担心,那么不妨换一种方式:除非下级犯有严重错误必须在会上当面严厉批评,对下级一般性的缺点错误也可以不在会上批评,而是在会下通过谈心进行批评和帮助分析。

四是解决好“自我批评怕丢面子”。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延安整风运动的后期,出现过某些过火行为,伤害了一些好同志,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及时发现、坚决纠正了这种错误倾向,为受伤害的同志彻底平反。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还在中央党校礼堂的大会上向被整错的同志公开赔礼道歉,有些同志为此感动得热泪盈眶。再一次是在1962年1月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对造成三年困难的错误主动地承担了责任。他说:“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批评。”“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所作的这两次公开的自我批评,是否丢了自己的面子呢?没有。他在全党的形象反而更加高大了。因此,自己有了错误,作诚恳公开的自我批评,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有助于弥补过失,取得大家的谅解。

用制度构筑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常态化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需要思想觉悟,也需要制度保障。我们党已经有了不少严肃党内生活包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的制度性规定和做法,多年实践下来,效果很好,要倍加珍视、继续执行好落实好。特别是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后,我们党又恢复和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探索了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日渐浓厚,产生了积极影响,党风、政风显著好转,许多年轻党员、干部感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是补了课,明白了党内政治生活是什么样、该怎么过。但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重在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绝不能搞一阵风、一阵子,必须始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不懈抓下去。因此,要结合新情况,进一步完善促进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制度办法。党的各级组织、纪检部门,要进一步在制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上下功夫,要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制度硬约束,提高制度执行力,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使党内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常态化制度化。

一百年来党的建设实践充分表明,什么时候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弘扬得好,党内就风清气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强,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什么时候丢掉或者歪曲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缺点错误就难以得到纠正,党的事业就会受损失、就会走弯路。可以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不断改造自己、提升自己的有力武器,是坚强党的组织、推进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无论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面临的环境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优良传统决不能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决不能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决心和勇气决不能丢。(纪永进 || 责任编辑 茹婷婷)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