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情·一家亲”中泰人文交流活动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走进泰国国际交流活动侧记
缘起一江,路相通,情相连,心相近,一家亲。
当昆明轿子雪山披上银装,鲜见雪景的泰国游客兴奋地到滇串门;当湄南河迎来第一抹阳光,云南鲜花的芬芳早已串门飘进曼谷大街小巷;当两地学校的铃声响起,留学生们在他乡文化的世界里徜徉……
即使相隔千里,滇泰携手发展的愿景从未改变,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越织越宽、越织越紧,彼此热情开放地在不同领域串门、协商,拥抱全球发展,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花香
11月28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泰国记者联合会、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泰国N-Tech国际技术学院、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泰国泰中战略研究中心,德宏、保山、临沧、西双版纳、普洱、红河州(市)委宣传部支持的“一江情·一家亲”中泰人文交流活动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走进泰国国际交流活动在曼谷举行。
一朵云南康乃馨、一朵泰国兰花紧紧团簇,在泰国打拼的云南鲜花创客特别制作了寓意美好的胸花送予来宾。以云南鲜花为代表的云南生活方式和泰国的产业链、消费链、物流链嵌扣得更加紧密。
“花”香引人来。这场媒体搭桥的活动吸引了来自中泰政、商、产、研、法等各领域的100多位朋友,他们为推动硬件连接、软件对接、人员往来而来。
中泰是山水相连的近邻,友好绵延千年。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泰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中泰要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加快中泰铁路建设,拓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新能源等领域合作,扩大人文交流。
泰国外交部前部长、泰国那空拍侬大学理事会主席杨金泉对去年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传达的高含金量的信息记忆犹新:要走开放包容之路,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乘风而行,泰国部分高校开设了“一带一路”相关课程,探究东盟国家如何共商共建共享,应对全球挑战和变化。
“一江情·一家亲”如何从口号落实为行动?媒体在探索。自中国记协1999年与泰国记协建立交流关系以来,双方保持密切交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思扬建议支持鼓励更多新闻媒体讲好各方共促和平、共谋发展的故事;持续深化新闻媒体友好关系,促进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以创新为引领共同推动媒体转型融合,提升媒体互惠互利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文旅在行动。10余天前,在昆明举办的2023旅交会上,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塔佩妮带领20多家泰国旅行商,向中国推荐沿中老铁路由陆路入境泰国东北部的新兴旅游线路,积极扩大中国市场份额。
这次国际交流活动的前一天,正逢泰国水灯节,中泰游客度过了热闹温馨的一夜。泰国公共关系司副司长苏叻泰·乐葛赛通过一段抖音短视频,与中国“亲戚”们再次同享节日的喜庆。泰国国家旅游局也积极举行水灯节推广活动,与多家云南旅行商联合推出促销,诚邀中国游客赴泰体验自驾和高铁出行。
舞美
一群身着泰国华丽民族服饰的泰国师生在交流活动上帮忙做翻译、向导,也引来中国朋友的纷纷合照“打卡”。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热情洋溢、情感丰富的普太民族舞一开场就点燃了热闹气氛。这支歌颂团结、致敬友谊的舞蹈特意为迎接云南老友、中国“亲戚”而备。
舞台中央,领舞的塔萨尼女士十分引人注目。她是泰国N-Tech国际技术学院执行委员会主席。这是她和团队在半年内第三次与云南故友相聚。今年5月、8月,塔萨尼两次到访云南,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达成了为中国学生提供就读该校的10个奖学金名额的意向。而这一次的交流会上,多方聚力,“湄公河”奖学金正式启动。不久的将来,幸运的云南学生就有机会串门到泰国学习物流、语言等职业课程。
这支舞,跳出了滇泰加强文明互鉴的节拍。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中泰建交48周年。云南省是中国陆路距离泰国最近的省份,双方在贸易、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合作随时都在“上新”。
7月初,泰国东北10府府尹代表团来访云南,以期在经贸投资、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领域深化互利合作。
9月,中国云南—泰国合作工作组第七次会议在昆明举行,滇泰双方一致同意将2002年建立的“中国云南—泰国(北部)合作工作组”升级为“中国云南—泰国合作工作组”,再拓工作组机制的广度、深度、力度。
心通
泰国律师迈克驻足“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展台,仔细询问保山永子围棋文创项链如何制作而成,打听云南旅行社的联系方式。他说,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业务与中国旅游相关,得多学习多交友。
活动的主持人、泰国MCOT公共有限公司国际部编辑瓦查林与云南媒体的缘分始于今年随2023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代表团来云南的访问。那次交流,促成了这次主持的合作。而这一次,她和云南媒体人又约定,从滇泰文化的共通点出发,共创聚焦新生代的视听产品。
联通促心通的故事还有很多,还会更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杨润与朋友们盘点了滇泰媒体的合作成果: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搭建起由“报、刊、网、新媒体”组成的中泰新闻信息全媒体,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云南广播电视台在内容生产、渠道建设、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环节统筹布局,在泰国设立了记者站,旗下澜湄国际卫视在泰国部分省区实现节目落地入网,“澜湄视听”App完成泰文、中文、柬文3个版本初期建设,“澜湄视听周”系列活动得到泰国等湄公河国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滇泰人文交流的施工图和建设图也愈发立体生动。
这一次曼谷串门,滇泰媒体系列升级合作达成。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旗下的泰文《湄公河》杂志泰国代表处举行授牌仪式,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泰国国家电视9台签约,进一步促进滇泰媒体共建共享生态绿色、多姿多彩、和谐幸福、开放包容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024年近在眼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将与泰国各方在媒体推广、艺术创作、教育合作方面分享更大市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随着“Z世代·艺美未来”“澜湄十大新闻评选”等项目在交流会上浓墨重彩地启动,好上加好、亲上加亲的中泰人文交流,不以山海为远,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本报记者 王欢 张若谷 储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