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穿过老街往开南书院方向步行的时候,路边摆摊的老人与两位中年城管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想一看究竟。
老人身形佝偻,衣着陈旧,站在一辆小三轮车旁边,三轮车里摆放着新鲜的龙眼。我不能从外形上去判断老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只是单看他一把年纪大清早就出来做生意,内心忍不住怜悯。
两位城管迈着不算快的步伐越过蒸糕小贩走向老人。“这个位置不是一直有老百姓来卖东西吗?蔬菜瓜果都看见摆过,现在是不让卖了吗?”我心里犯起嘀咕。
不时从网络上看到城管与商贩之间爆发的各种冲突、矛盾,总觉得忧心。当然,冲突的不止城管与商贩,也有医生与病人,有窗口服务部门与办事者,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从我开始注重观察这个小城的方方面面开始,我看到的更多是小城的淳朴、包容。早一点的季节,比如春季的早晨,我早起后常常去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的市场转悠,说是市场,其实是一段公路,是在车流量极少的时候为方便买卖,短时在公路两边给予摊贩便利,让他们就近在那里贩卖时鲜蔬菜瓜果。环卫工达到那片市场的时候,车流量也差不多渐渐大了起来,这时候城管们开始从一边到另一边催促小商贩们收摊腾挪位置,我从他们旁边路过时曾听到他们对商贩们说的话,客客气气,态度柔和。
文庙、开南书院与老街的岔口,地理位置临近学校,也有几个单位在附近,人流量还算集中,常常有农村来的老人、妇女在岔路口摆摊,卖一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时间尚早,学校放假,路口人少、车少,并不影响什么,两位城管没有与卖蒸糕的男子交涉,而是径直走向老人。我驻足聆听,只听面色黝黑的城管对老人说,“大爹,这里过往行人少,你在这个位置不好卖,农贸市场旁边的路口那边人多,你可以去那里卖。”我没有听清楚老人的回答,也不知道老人听到这些话时会有怎样的心情。我装作漫不经心地迈开脚步,离开他们,不大平静的内心早已泛过阵阵暖流,这样的时刻,原本迎面轻拂的微凉的晨风,也倏然间变得热乎乎的了。
他们环绕着大街小巷执法,出于工作职责,势弱者的境况他们没有义务关心,可偏偏他们有心,给予老人善良的建议。
我无法抗拒这样的温暖,忍不住要把这一幕记录下来。(罗晓清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