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读书的路

来源:景东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4/09/05 17:53:00

最近,小朋友开学了,从家到学校,步行是十分钟的距离。我们携带着住宿用品前往学校报到,乡镇来的同学也陆续到达。相互间交谈时,学生家长谈起,早晨干了一会儿活计才从家出发,“用不着太赶,现在镇村公路都是硬化路,出行方便又快捷。”家长的话让我内心不由得感慨,现在的孩子,读书的路是畅通无阻的,要是讲述给他们听父母辈读书的艰辛,他们可能不大能想象得到呢。

我的家在偏远的小山村。九零年代,我开始上小学。学校在山顶,我家在山脚,从我家到学校,仅有一条泥泞不堪的路,有路,但是没有车,整个大村的车辆寥寥无几,我们小小的村庄就更没有车。读书,从山下到山上,我们走的是羊肠小道。没有住校的时候,每一天早晨,天还没有亮,我们姐弟俩便在父亲或者阿爷的护送下摸黑爬六七公里的坡去学校。等中午放学又慌慌张张就着下坡路跑回家吃饭,吃好饭再赶着去学校。每一天,我们除了上课,记忆最深的就是气喘吁吁地上坡、急急忙忙地下坡。

那时候,走路读书,辛苦着,也快乐着。同一个村民小组的同学,常常结伴而行,同行的路上,一串串欢声笑语至今仍然回荡在耳边。

上初中时,学校离家的距离远,要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的路程才能达到。我上初一的时候,曾经与我同行上小学的几个伙伴不再读书,于是我只能一个人上学,班上也有同学读着读着就不再来学校了。而我,克服了一个人走几十公里路的艰辛,克服了走过树林时遇见蛇、路过村庄时恶狗狂追的恐惧,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追求。

在我读初二的时候,我的弟弟上初一了。我带着弟弟,花半天的时间回家,星期天又花半天时间,从中仓村走小路到外仓村,爬坡、下坡,走一段平路到古德村,歇歇气,吃点母亲烙的饼,喝点小溪水,再继续翻越山岭,等双脚走得酸胀,人也几乎没有力气了,我们才总算达到学校。后来,从我们村子到乡上的路有了第二个走法,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方向乘坐十分钟的货车,然后再走路横穿一个叫鸡冠山梁子的山脉,走完没有人烟的鸡冠山,就走到了邻村有人家的地方,再坚持走翻几个洼子,我们的家才隐隐约约出现在眼前。

到读高中时,我要从家里走路到乡里乘坐面包车到县城,乘车的时候,我得从生活费中拿出五块钱当作乘车费。从乡里到县城的公路,并不平坦,颠簸的车辆总会让人忍不住眩晕、呕吐。

在不停地颠簸中,我告别县城的高中,走向更远的城市读大学。可是我的路程依然艰难。那时候长途出行乘坐的是卧铺车,往往我要坐一个晚上的卧铺车,从县城区到省城,再从省城转车到另一个城市。我记得大学第一个假期收假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春节之后外出的人多,车票得提前买,我没有买到去昆明的车票。可是书是要去读的,怎么办?我一个人搭乘拥挤的面包车从景东坐到南涧,到了南涧再找车坐到祥云,就一路辗转到学校。回首我的求学生涯,那真是一段走得极其艰辛的路。

再看现在的孩子们,不管到哪里读书,再遥远的路程,四通八达的路网、可供选择的多种交通工具,都为他们提供了最快速度到达学校的便利。时代行进到这里,社会飞速发展成如今的模样,这是可喜可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安宁与幸福的得来,借用我们村一位老人的话来总结,那就是“党的政策好啊”。(罗晓清 || 责任编辑 茹婷婷)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