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这是唐代诗人韩愈《题榴花》中描写石榴树的诗句。石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红红火火、多子多福、团团圆圆,古今的文人墨客对其更是情有独钟。
从记事起,老家屋前便栽着一棵石榴树,盛夏时枝繁叶茂,金秋时硕果累累,看着它花开花落、结出果实,心里会不自觉涌起小小的喜悦。
说起这棵石榴树,母亲告诉我还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父亲喜欢吃石榴,便从爷爷家的菜园里移栽了幼苗,奈何分辨不清,错栽成了李子树,等树长大后才发现结出来的是李子。后来,爷爷亲手将石榴树移栽到我家屋前。
这棵石榴树不仅是我家的果树,还是村里的“镇痛药”。那时,村里的男女老少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便会来采摘石榴树的芽尖吃,说能缓解并治愈,也不知是否真如他们所说那般神奇。后来,我慢慢受到家人的影响,当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时,便会去采摘石榴树的芽尖来吃,还真的有效果,腹痛竟缓解了。
到初夏时节,推开门便能望到盛开的石榴花,朵朵嫣红,加上绿叶的衬托,更显得明媚,看到这样的场景顿时心情也舒畅起来。树上结出的石榴也是我童年最爱的水果,仿佛一个个红彤彤的灯笼,轻轻剥开便是紧紧拥抱在一起,像红宝石一样晶莹剔透的果实,令人垂涎欲滴。那时,不知有多少村里的小伙伴羡慕我家有棵石榴树。
随着我长大成人,石榴树也逐渐老去。如同一个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开的花越来越少,更经不起风吹雨打。结出的石榴果皮粗糙干瘪,果实也失去了甜味。村里人也因附近有了卫生院而不再来采摘它的芽尖,石榴树从一个“香饽饽”变成了无人问津的老枯树。
只有父亲,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将那仅结出的几个石榴小心翼翼地留好,待我回家时拿出来给我吃。后来,爷爷离我们而去,石榴树因老屋需要重建被拔除,那陪伴我整个童年的石榴树就这样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
不久前,在与母亲的通话中我得知,屋前的空地突然冒出了一棵石榴树的幼苗。我又惊又喜,从爷爷家的菜园到我家屋前,虽经过几十年,但它却一直陪伴着我们。
鲍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