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我和我的家乡 | 苏贤益:故乡美食•三尖角

来源:“普洱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12/04 16:55:00

三尖角粑粑,故乡人简称三尖角,是山里人比较喜欢的一道自制美食。也是故乡几代人心中的最美食品,让人惦记更让人铭记。工作后在城里生活,特别是后来连逢年过节也基本上不回老家后,儿时在家过年做三尖角粑粑的情景经常出现在脑海里。有时也会与有相似经历的同事、朋友和熟人回忆起在乡下包三尖角粑粑的温暖记忆。

我的故乡在滇西南大山深处一个远离城镇的偏远山村,地名就叫箐头。我们小时候的所有物资和食材都是靠自己准备,很少有从市场上直接购买来的。包三尖角粑粑是比较奢侈的事情,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会安排,那是一种最有仪式感也最让人快乐的家庭活动。

包三尖角粑粑的原料并不复杂,主要是糯米、红糖、花生、芝麻、腊肉、豆腐肠、茴香叶等。而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己准备的,红糖也需要自己种出甘蔗后榨成汁熬成糖。如果自己家缺少了包三尖角粑粑必需的东西,就得用其他东西去跟别人换。

三尖角粑粑看似简单,但做起来还是有点麻烦。做之前首先要在糯米里面加入适量平时做饭用的“饭米”(粳米),捡干净后用水泡涨,用石磨磨成米浆,再把米浆压去水分,把米浆制成比汤圆面还干硬的俗称“吊浆粑粑”。再从中取少量的面团放入水中煮熟,叫作“芡粑粑”,然后把煮熟的“芡粑粑”与“吊浆粑粑”混合起来反复搓揉。放“芡粑粑”是有技术含量的,放多了不行,放少了也不行,最终以不粘手,面团能够搓捏出形状为标准。

包三尖角粑粑很简单,与包饺子、包子的方法一样,在面皮里放上馅再捏出需要的形状即可。但因为形状是“三尖角”,做起来就有点考验人,有的人饺子、包子、粽子做得很好,就是做不来“三尖角”。一群人在一起包三尖角粑粑,包好后放在蒸笼上的形状各异,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准备三尖角粑粑的心(馅)也需要花功夫,花生心的要先把花生米炒熟炒香,去皮后舂碎,再把上好红糖切细拌匀,可适当放一点炒香的芝麻。豆沙心需要把捡干净的“饭豆”煮熟煮烂,再放上红糖舂细拌匀。蔬菜心的用茴香的比较多,茴香叶子最好是老茴香树叶,把腊肉、豆腐肠切细后,炒出油及香味后,放入洗净切细的茴香叶,炒熟出香味即可。还有用猪花油和红糖做芯的油糖粑粑,味道又香又甜,只是现在的人一般受不了那种油腻和甜蜜了。

虽然都统称三尖角粑粑,但一般会根据众口喜好做成不同包心(馅)的口味。一般花生糖心的最多最受欢迎,形状就包成三个角。豆沙心的就包成四个角,茴香心的包成另外一种形状。蒸熟后,可根据形状选择自己喜欢吃的粑粑。

我刚进城时,每年回家过年,母亲也少不了要包三尖角粑粑给我们兄弟姐妹吃。后来母亲也离开家乡到城里与儿女们生活,她没有忘记我们喜欢吃三尖角粑粑。城里没有石磨,无法磨吊浆粑粑,她就到农贸市场买回汤圆面和面粉,做三尖角粑粑给我们吃。汤圆面加面粉后包出来的三尖角粑粑口感要差一些,没有用糯米加粳米后水磨成的吊浆粑粑好吃。但母亲知道我喜欢吃,就经常做给我们吃。

包三尖角粑粑还有很重要的东西是垫在粑粑下面的叶片,不垫叶片,粑粑就会粘在蒸笼上拿不下来。在老家做三尖角粑粑,没有蒸笼,用的是竹子编成的筛子,垫在粑粑下面的叶片一般都会选择从家后边山里采来的白株栗树叶。

白株栗树叶纹路美观,颜色好看,叶子硬撑,叶片和粑粑容易完整分开,是最好的三尖角粑粑垫子。有的地方找不到白株栗树叶,用泡木果树叶也不错。最常见用得最多又最差的是芭蕉叶,芭蕉叶片蒸熟后很软,经常与三角粑粑容易粘在一起。

母亲到城里后,曾让我找些株栗树叶子回来,她包三尖角粑粑给我们吃。我告诉她,城边没有株栗树,到哪里去找叶子。有时碰到芭蕉叶,采几片回来给她。

直到后来,母亲都离开我们十多年了,我才偶然发现还有一种在城里极容易找到的蒸三角粑粑用的叶片。那就是路边地角到处生长的笤帚苗叶子,这种平时只用来包粽子的叶片,采回来用开水烫一下,可在冰箱里长期保存。有一股清香味,颜色翠绿,大小好剪裁,不粘粑粑,比什么叶子都好。这一发现让我在心里自责了好长时间,这么多年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个呢?

现在的城里,想吃三尖角粑粑已经很容易买到,在超市、农贸市场里都有卖三尖角粑粑,但好多人吃后还是觉得吃不出儿时母亲包的味道,也找不到自己亲手做的那种快乐。

在城里做三尖角粑粑,最难整的还是米面。汤圆面加面粉吃不出老家的味道,也降低了这道美食的口感和品质,还影响了自己做三尖角粑粑的积极性。

有一次到本地的天生祥超市闲逛,在琳琅满目的货物中突然发现有袋装的三角粑粑粉,包装袋上写着“普洱特色、家的味道、正宗水磨”等字样,这是普洱市景东县生产的。拿回家一试,果然好用,终于解决了城里无法做吊浆粑粑的难题。

做三尖角粑粑在我家已成为常态,儿子小时候我母亲就教会他包三尖角粑粑,也成为包三尖角粑粑的支持者,经常会加入包三尖角粑粑的行列里。

做三尖角粑粑在普洱也分县域,境内的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农村会做得比较多,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德安乡、梅子镇也有做三尖角粑粑的传统,思茅城区的部分超市、饭店、农贸市场里也可以买到。

在我的心中,三尖角粑粑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母亲刻在儿女心上的印记,每次看到三尖角粑粑,都会使我想起母亲领着我们在山里度过的那些艰难而又记忆犹新的岁月。

三尖角粑粑珍藏着童年时代过年的快乐,包裹着父母养育儿女的浓浓恩情,也把许多在外游子的乡愁紧紧地浓缩在里边。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