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读《长安的荔枝》所思

来源:镇沅县税务局     发布时间:2025/02/24 15:21:00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个家喻户晓的诗句,也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讲的是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即杨贵妃喜爱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千里马将千里之外的荔枝送给杨贵妃,以博取美人一笑。带着好奇,我翻开了《长安的荔枝》,一探究竟。

故事讲的是一个上林署的九品小吏李善德阴差阳错被任命为“荔枝使”,当上林署接到了运送岭南荔枝的差事时,大家一致将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了外出购房归来的李善德。李善德在得知了差事是新鲜“荔枝”而非“荔枝煎”时,他浑身瘫软、心如死灰,可是考虑到妻儿,他决定放手一搏,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跋山涉水来到了荔枝产地岭南,克服了没有经费的困难,没有人力调配的困难,在胡商苏谅的资助下,以做实验的方式运送荔枝,掌握荔枝保鲜、运送之法。经过他的反复验证、测算,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

李善德既无贵人相助,也无巧舌如簧,更无其他资本,一个本本分分的小吏在接到这个任务时,从为了护妻儿周全想到了“和离”,从心如死灰到“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到后来的“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他的变化也深深打动了我。一个“荔枝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他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创造了一个不属于那个朝代的神话,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起初也许是强烈的求生欲驱使,但是到后面,却只想看看运送荔枝成功的可能性,他的执着扣动了我的心。

我们和李善德何其相似,只不过故事中的李善德是成功的,他的成功不是来源于接受命运的摆布,而是敢于面对困难,也敢于应对挑战。他的成功来源于脚踏实地,为了在六月杨贵妃生日当天送到新鲜的荔枝,他提前几个月到岭南实地考察,并提前安排人手做了测试,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的成功来源于他的日积月累,来源于他的专业性。他是开元五年明算科出身,善于计算,在调运荔枝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计算,这些都是他的强项,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当面见杨国忠时,李善德计算运送荔枝的费用速度之快之准确,令杨国忠眼睛一亮。幸运从来不会凭空降临到没有准备的人身上,成功的背后一定有其过人之处,李善德既是“背锅侠”也是“幸运儿”。

对于李善德,更让我肃然起敬的是面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卫国公”杨国忠时,敢于揭露荔枝运转过程中的龌龊勾当,敢于替民发声,敢于控诉当权者纸醉金迷的生活,敢于控诉当权者漠视民生疾苦。想来李善德已是在官场上唯命是从、战战兢兢“混迹”多年,对如何青云直上的仕途规则了然于胸,可是当他有机会获得更大权贵更滔天的富贵时,他拒绝了杨国忠向他伸来的橄榄枝,他掷地有声地说:“为相者,该当协理阴阳,权衡万事。”。荔枝与国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是如何权衡,圣人心中,又觉得孰轻孰重。”多年的唯唯诺诺并没有埋没他的良知,正义的种子苏醒,为民请命的责任感觉醒,他仗义执言,义正辞严地控诉让杨国忠一时间不能动弹,最终李善德因为得罪权贵,被贬去了岭南种植荔枝,当他听闻“圣上带着太子贵妃、右相弃城而去”只留下满城百姓在战火中煎熬,他病倒了,虽然流放千里之外,却始终心系百姓,心系江山社稷。

在当下,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在当时当世未必有李善德的坚韧和执着,在困难挑战面前直面问题、勇往直前,在权势面前敢于动真碰硬、不趋炎附势,在生活面前初心如磐、积极乐观。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时代在变迁,李善德的故事依然历久弥新,是值得我们学习参透与顿悟的,“小人物”里藏着“大学问”。(史春玲 || 责任编辑 茹婷婷)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