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常回家看看

来源:景东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5/02/27 15:02:00

一日,偶在一本杂志看到一幅漫画,题曰《常回家看看》。画面上,一家三口穿着时尚、兴高采烈,男人肩扛叉子,女人手拿勺子,小孩牵着年轻爸妈的手一路“狂奔”;而年迈的父母则手握拐杖、相互搀扶,笑眯眯地在家门口“迎接”。又见一则消息:生活富裕的八旬老太状告三个子女,请求法院判决他们每月至少回家陪老人吃一顿饭。两个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在我的脑海里反复打转。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在农村,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常年在外打工挣钱,“留守老人”随处可见;在城市,大部分年轻人为了追求事业有成,常年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于是,父母成了家庭的守护者,“常回家看看”便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也成了老人对儿女的一种期盼和渴望。

一首《常回家看看》传遍大江南北,且久唱不衰,不仅唱出了老人们的心愿,也唤醒了不少赤子之情。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所以,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有多忙,请学会停下脚步,给父母打个电话,问问他们的近况,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陪伴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带回多少财物,更不求给家里作出多大贡献,只希望儿女平安、幸福,也希望儿女不要因为“忙”而忽略了他们,甚至“忘”了他们。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作为儿女,要少一点贪玩,多一分责任;少一点自私,多一分关爱;少一点任性,多一分宽容……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父母带去快乐和安慰。

常回家看看,就是生活上多关心父母,精神上多关爱父母,这样“百善孝为先”的内涵也能得到完美诠释。儿女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几世同堂的,早晚给张笑脸;分开居住的,常回家看看;每逢节假日,吃顿团圆饭;家务活伸手做做,工作事随便谈谈;高温时嘱咐防暑,寒潮来叮嘱保暖;将远行提前告知,要迟归报声平安;有忧愁你关切,若欢笑你开颜……同时,要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记住他们的生日、纪念日等,用一些小小的“仪式感”换取父母的舒心,做个好闺女、好男儿。

孝敬父母要趁早,因为人生苦短。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生命的长短是一种自然现象,因此,孝敬父母不应有年龄之分,也不应计较物质的多少,只要有心就好。否则,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时,你所有的孝心都将化为泡影,这既是老人的悲哀,也是儿女的不幸,我们将抱憾终生,这成为人生一大遗憾。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人生短短几十年,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父母也渐渐老去。在这几十个春夏秋冬里,我们一直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忙着读书,忙着工作,忙着养家,可能一年都回不了几次家,却忘了父母在悄悄变老。人生中最伤感的事情,莫过于父母倾尽一切将我们抚养长大,而我们却只能望着他们的背影渐渐老去。也许,我们用尽所有可以回报父母的方式,却偏偏少了陪伴。

常回家看看,是儿女们尽孝的一种方式,趁父母还在,花点时间陪他们说说话、散散步,让他们安享晚年。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惦记,是儿女的幸福,他们额头上爬满的皱纹,诉说着他们无尽的期待和思念,别让父母深深地期盼,变成淡淡的无奈。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陪我们慢慢长大,我们陪父母慢慢变老。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亲情的感恩,常回家看看,让爱延续,让孝传承。(邓祖凡 || 责任编辑 茹婷婷)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