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藏在滇西南大山深处的普洱茶马古道,笔者一直都在关注,但太阳河原始密林中的茶马古道,最近才有机会踏访了一次。
多次去过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但没有搞懂太阳河密林深处还隐藏着一条茶马古道。认识太阳河茶马古道,得益于一位朋友组织的周末活动。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六早晨,我们按照朋友的安排,上午八点半从思茅城出发,向城郊的思茅区倚象镇鱼塘村方向前进。
因为我们都没有去过太阳河茶马古道,有位朋友联系了鱼塘村的一位熟人,请他作为向导带我们去完成这次茶马古道之旅。
汽车在去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公路上行驶了好长时间,途经帝泊洱厂区、竜竜坝、云盘山万亩茶园,最后离开主干道,来到鱼塘村的一户农家。
这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村子,主人家三层楼的房子建盖时间不长,阳光下瓷砖闪着亮光。宽敞的院子边上是一片菜地和果园,同行的女同胞看到绿油油的蔬菜和累累硕果后羡慕不已。
主人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种了一大片柑橘,正是成熟期,想带我们去果园看看,顺便摘一些柑橘带回城里吃。
我们怕耽误了走茶马古道的时间,说好以后专门来摘,这次以走茶马古道为主。
据介绍,太阳河茶马古道经过鱼塘村的后山,但由于这段古道长期没有人走,杂草丛生。只能乘车继续往前,经过一个叫松山林的地方,再过张德寨,最后到兰门山。这一段路是水泥路面,虽然弯曲,但还畅通无阻,特别是路两边是生机勃勃的茶园,飘进车窗的空气里都夹杂着普洱茶的清香味。
到兰门山后,我们的向导又邀约了一位当地青年,请他陪我们一起去探寻茶马古道。
再往山上的路是被雨水冲刷过的土路,越野车勉强可以行驶。我们又往山上行驶了一段路,路面坑洼较多,只得把车停靠在路边,开始步行向前。
正是椎栗成熟的季节,森林里椎栗很多,路上落满个大圆溜的椎栗。我虽然在山里长大,又在林业系统工作了二十多年,却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椎栗,自然也参与到边走边捡椎栗的行列。
走到半山腰,森林中是一片茶园,一眼望去,远山近景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同行者纷纷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快到兰门山顶时,不知不觉中各自都捡了好多椎栗,收获颇丰。树林里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古道出现在眼前,我们终于找到传说中的太阳河茶马古道了。
茶马古道在太阳河自然保护区的密林深处延伸,像一条被遗忘在大山里的飘带,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与这片密林浑然一体了。
据介绍,这条茶马古道钻出太阳河原始森林后,经过西双版纳州勐旺、易武茶山,通往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是古时候南来北往的通商古道,也是过去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
我们一直顺着密林中的茶马古道往前走,路上有参天大树,有长满青苔的古藤,也有潺潺溪水。林中小鸟鸣叫,不时有小动物在林下快速移动,在落叶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太阳河自然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无量山南延末端,森林覆盖率达99.4%。保护区以保护云南典型完整连片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特有动植物种类为主要目标。这里是北回归线附近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天然的自然物种基因库,有国家级保护植物15种,省级保护植物19种。
太阳河自然保护区有印度野牛、金钱豹、马来熊、灰叶猴、熊猴、蜂猴、云豹、水鹿、穿山甲、金猫、绿孔雀、黑颈长尾雉、蛇雕、松雀鹰、红原鸡、白鹇、冠斑犀鸟、巨蟒、虎纹蛙、大壁虎、凹甲陆龟、山瑞鳖等重点保护动物。同行的村民还告诉我们,太阳河自然保护区内经常会有野象出没,是亚洲象的乐园。
中午时分,森林里仍然阴凉宜人,偶尔有斑斑点点的阳光从轻轻摇曳的树枝上漏下来,如珍珠一样瞬间遗落在森林里。
行走在茶马古道上,在离中心城区不远,周围有乡村、茶园的太阳河,还有保护如此完好的原始密林,使人由衷地感到庆幸和欣喜,普洱天然氧吧的美誉名副其实。
古道上椎栗太多,大家都不想再捡了。看着茶马古道还在密林中向前延伸,我们在一个山梁的大树下休息一会,决定原路返回。
返回的速度要快很多,坐上车,感觉返程的路没有来时那么远了。朋友在鱼塘村路边的农家乐定了午饭。好饭不怕晚,吃中午饭时已经快到下午两点钟了。
席间,同行者都很感激朋友组织的这次活动,见识了那条深藏在太阳河原始密林深处的茶马古道,共同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周末。
回到家已近傍晚,泡一杯普洱茶,整理一下当天所拍照片,选了几张,模仿马致远的《秋思》,即兴配上“思茅倚象鱼塘,农家森林茶场,古道微风野象,艳阳当空,休闲人在醉氧”发在朋友圈,算是对这次探访太阳河茶马古道的一个小结。
这次实地踏访太阳河茶马古道,让我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地处滇西南边疆的普洱长期坚持生态保护,留住绿水青山,几代人接力写好生态建设这篇大文章,也看到了良好生态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的各种好处。
普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有着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以普洱为源头的茶马古道有进京官马大道、普洱西藏茶马大道、普洱江城茶马道、普洱澜沧茶马道、普洱易武茶马道5条。这些深藏在普洱深山密林中不可移动的文物,与普洱森林、茶园、农家相生相伴,古道上悠悠回响的马铃声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又新颖的普洱故事。(苏贤益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