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在上班吗?我想给我家人买点退烧贴。”这是我最近给一位老友发的信息。
家里人都在乡下老家生活,而我因工作原因不能时常陪伴他们左右,恰逢最近天气变化,早晚温差大,导致家人都感冒了,我便“问候”我的这位村医老友。每次和她聊天总感觉童年的时光历历在目,我们一同玩耍、一起成长。
儿时的我总是喜欢放学后手拿冰棍,嘴哼小曲,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家。当然,被母亲看见的话,又少不了一顿骂,就这小小的“爱好”偶尔也会让我生个小病,发个高烧,每当这时候,我的“嘚瑟”就会无以为继。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深夜里我生病了,母亲便背着我渡过一条漫长且幽黑的小河,我使劲睁开迷糊的双眼,然而耷拉着的双眼皮却似有千斤重,怎么也撑不开。母亲小心翼翼地踏过一块块在冰冷河水里的垫脚石,宁静的黑夜让耳边潺潺的河流水声更加清晰可闻,似乎在提醒母亲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过河后,河边居住的年迈老中医在母亲一声声“咚咚”敲门下起床为我看诊,看着老中医那昏昏欲睡的样子,我真怕他把“飞针”给我打歪了。想着想着,母亲已经把我的手脚固定,当我想挣扎时已无法动弹,只能任凭哭吼声划破黑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那条小河依旧在原地安静的流淌着,只不过河面上已经架起了一座石桥。石桥之上,母亲再也不用踏过冰冷的河水求医。时易世变,现在看病就医比以前方便多了,我的老友通过县里公益性岗位服务扶持政策,学成归来成了村里最年轻的“村医”,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从总角之交变成了难以割舍的莫逆之交,而我的身份也从妈妈的女儿变成了女儿的妈妈。
直到现在,我才理解那晚的河水冰不冰、那晚的路黑不黑、那晚的夜有多长……然而,这些困难对于母亲来说都不重要也无需畏惧,因为母亲对子女的爱战胜了河水的冰凉以及黑夜的漫长。
如今,我的老友回到了故乡变成了老街旧邻的守护者,记忆中的小河变成了一座座石桥,我的母亲白了头发却依然在那贫瘠的土地里辛勤地劳作着。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父母的用心浇灌下,贫瘠的土地里也能养出“玫瑰”。我想,终有一天我也会回到我的故乡,落叶归根。(孔红珍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