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时感受诗歌的温暖—— 读施远方组诗《花朵抖落冰雪回到春天》

来源:西南商报     发布时间:2025/04/24 17:24:00

苏贤益(云南)

  蛇年春节,本来温暖如春的普洱进入速冻模式,对于过惯温暖日子的普洱人,这种寒冷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大年初一,就读到施远方的组诗《花朵抖落冰雪回到春天》,一下子被这句妙语所吸引,心里顿时感到温暖了许多,便如饥似渴地一首首品读、回味。
  “听见乡音,方言在舌头上苏醒过来/像花朵抖落冰雪回到春天/回乡,在除夕夜。一夜,就是一年”。这是组诗第一首《回乡》的开头,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时间里读到这样温暖的诗句,感觉天气升温了。除夕夜,在外奔波忙碌了一年或者几年的游子,终于回到家乡,一句方言就能使自己回到从前,讲惯的南腔北调很快被浓浓的乡音亲情融化。
  “小桃树用光了压岁钱/买来一身花衣,在风中/张着手臂,等蜂蝶和归鸟”。立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意味着气温的回升。在《立春》的开头,作者用很俏皮、很拟人化的诗句把万物盼望春天到来的美好愿望写得活起来,灵动起来。“爱美是一场心病,初见/就埋下了病根,注定要用一生/浇灌亘古的青春”。在《立春》的结尾,诗人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做了诗化的阐释。虽然人们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心永远不会变,但要保持爱美之心,保持对爱的那份初心,需要用一辈子的执着来守护。
  “选择了绽放/就不能与鸟儿一起飞上蓝天/花蕾抱定枝头,一点点浸润/并咬破树皮。当它们露头的那一刻/春天起飞了”。《春天起飞》这首诗看似在赞美春天,实际上是在歌颂花朵的平凡与伟大。在天空中翱翔是万物的梦想,花朵选择了在春天里绽放,她就得用自己的平凡与奉献衬托春天起飞的希望,用自己的付出为春天赢得赞美。
  “立春后的第一轮圆月/照见人间的离别和团圆/分不清的冬寒和春寒/被一只热饺子包圆了”(《元宵节》)。民间有“过年过到二月八”的说法,元宵节在普洱被称为“小年”,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年是万家团圆的时刻,但过完年又是亲人离别的时候。从节气上看,过年的时候还在寒冷之中,从人情礼节上看,过年也是最能够体会到人情冷暖的时候。“节日与月圆不是巧合/而是古人的宏观调控/那么,灯火为什么这样红/是不是月亮也有人一样的瞳孔/和春花一样的面容”。不管在过年时有什么样的体验,过年带给人们的更多是亲情的温暖和幸福的记忆以及对美好的期许。
  “如果风再狂一点/碧空会是更大的海/能打包一切过往,快递给未来/若有蚂蚁蹒跚而至/这片广厦,将为它们蔽日挡雨/生活与梦想/都不那么沉重和艰辛”。《黄金舟》一诗书写的主题比“春节”和“春天”更宽广,让我想到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到了世间万物都需要适宜生长的空间,都需要遮风挡雨的地方,都希望生活与梦想“能打包一切过往,快递给未来”,如果有机会,从头再来一回。
  “人海里的一朵云/更像是/我心里的一片阴影我不知该排放多少海水/才能把它漂白/更不知道需要多大力量/才能把它重新挂到天上/去陪伴夜里,仍在耀月的太阳”。久别故乡,心里总感到自己是踩着故乡的云在到处流浪,《脚下的云仍在流浪》表现了对“回不去的故乡”的矛盾心理,留在心里的阴影,需要用海水来漂白。
  “再高的水温,也不会让心事破防/就像茶叶与水之间恪守的分寸/它们最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进入或退出各自的领地/生命的色彩,生活的味道/它们拿捏得足够精妙”。生活和工作在普洱茶的故乡,泡茶与喝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好多人都能够在品茶中悟出许多人生的道理。在《饮茶记》中,作者从泡茶与喝茶中悟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悟出了生命的色彩和生活的味道。“我们是彼此深知的一壶白开水/迈过红尘互相沸腾/又挤进人潮各自平静”,人生当如茶,清廉去浮华。在熙熙攘攘的人生路上,如何做到迈过红尘互相沸腾,又挤进人潮各自平静,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久久的回味。
   当然,一首诗可以有很多种解读,读者不同,品出的味道不一样,对诗的理解也不可能相同,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我一直认为,施远方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文学评论家,在读诗、评诗之余,也在不断写诗,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从组诗《花朵抖落冰雪回到春天》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创作近年来有质的飞跃。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