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个女儿一个要上小学一年级,一个要上初中了,可是中课村这里不接收,这个你们纪委管吗?”
在中课村六组走访时,一位群众用民族语言和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反映。
“你详细地给我们说说是什么情况,我们这次下来就是来听你们反映问题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李东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精通民族语言,他马上先安抚群众,详细了解事情经过。
反映问题的群众叫洪某,家住澜沧县竹塘乡茨竹河村,家里离中课镇中小学比较近,平时也经常过来中课村六组走亲戚,今年8月申请入读西盟县中课镇中小学校时,学校称招生容量不足,无法接收他的两个女儿跨地域入学。
“把你的户口簿给我们看看,我们向相关部门了解一下情况。”
工作人员小段将李东翻译后的问题都记录在了笔记本上,随后打电话向县教育部门了解相关情况。
了解清楚后,李东用民族语言及时向洪某做好这件业务外信访问题的解释引导工作。
随着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李东继续用民族语言开展纪委监委信访举报宣传工作。
“老乡,你们知道哪些事项属于我们纪委监委的受理范围吗?”
“村干部借钱不还找你们吗?”“我们老人家想反映问题,又找不到地方说,又不会写字那要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道。
李东一边宣讲政策,一边耐心倾听群众的问题,解答群众咨询,为群众详细解释业务范围内与业务范围外问题如何区分。
“你们亲自上门了解情况的方式真的是太好了,听你这么一说,我对什么事能去纪委反映,怎样反映问题及诉求都清楚了。”一名群众说道。
今年以来,西盟县纪委监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梳理纪检监察干部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情况,分语言片区开展下基层信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深入村组一线提供“双语”上门接访服务,不断拓宽信访渠道,超前化解矛盾,做到“群众有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有回应”,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护群众利益”的初心。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通过进村入户发放宣传册、现场接访等方式,深入各村组宣传纪委监委信访受理范围、受理方式、处置流程等内容,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收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民生领域等方面的问题线索。
截至8月,西盟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22件,以强有力监督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感受到身边事情有人管、利益有人护、腐败有人查,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安恩 || 责任编辑 廖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