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以“十个一”监督法管好村集体“家产”

来源:宁洱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1/10/18 17:58:00

2020年,宁洱县纪委监委查办了一起该县一城关村村委会班子成员侵占、挪用集体资金的案件。

据调查,2007年至2018年,该村“两委”班子成员仅仅经过自己口头商定,就用集体资金发放6名班子成员工资补助、养老保险等,共同私分村集体资金312.37万元,其中2人还利用职务便利,以借款名义挪用村集体资金299万元。2020年1月至6月,几名班子成员先后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是该县纪委监委查处涉及农村“三资”的一起典型案例。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一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重点。在宁洱县委对村级党组织开展全覆盖巡察时,发现很多农村“三资”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不顺畅、村级账、钱、物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的村账、钱、物全由村干部中的某一人掌管,有的村集体资产被村干部侵占,普通群众却不知情。有的村组干部被集体资金当作自家的钱,随意占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农村‘三资’将不断壮大,监管难度也将进一步增大。”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宁洱县纪委监委深入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新举措,进一步帮助群众理清“家产”,管好“家产”。

按照“先试先行、逐步铺开”的工作思路,该县纪委监委制定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工作方案,选取2个集体经济发达、集体“三资”达到一定规模、村级工程项目较多、上级补助资金大、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村作为首轮监督试点。通过紧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集体资产、小微权力等重要内容,探索完善专项巡察、信访举报提级受理、问题线索提级办理等制度,强化与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作,细化工作措施,强化日常监督。

为增强监督实效,该县纪委监委提出“十个一”监督法,即:编织一张监督网,“破”解难题;开展一场自查自纠,“亮”出家底;实行一次驻点监督,“问”对症结;组织一轮抽查监督,“找”准关键;推动一次专项整治,“改”出实效;推选一批“三资”监督员,“测”实民意;建立一项考核评价机制,“评”出担当;探索一条“线上+线下”监督模式,“栓”住权力;开展一系列宣教活动,“吹”出廉风;用好“两书一函”,“追”有尺度。

下一阶段,该县纪委监委将继续集中力量,通过“十个一”监督法和“共性问题对照整改+个性问题督促整改+重点问题线索提级查办”的集中整治随机抽查模式,使日常监督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帮助基层党组织把“家产”管清楚管明白,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红利”。(姚学文  || 责任编辑 廖翌含)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