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西盟县佤部落夜市逐渐热闹起来,摊位灯火通明、桌椅摆放井然有序,往来游客络绎不绝,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你们摆摊设点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相关部门有没有及时处理?”近日,西盟县纪委监委驻县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化身“游客”前往夜市开展“体验式”“打卡式”监督检查,针对相关职能部门履责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推进迟缓等问题,着力查找影响夜市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纪检监察组发现,夜市位于城区主干道路边,建筑密集、人群聚集,停车难、交通拥堵、摊位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较为明显。
纪检监察组干部将发现的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反馈,督促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切实提升消费者及附近居民的满意度。
收到反馈问题后,该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认真分析谋划,科学投放警力,实施全程巡逻,同时在夜市周边新增划线临时停车位用于缓解停车压力。此外,该县旅投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在夜市街口安装路障栏,并结合西盟佤族特色将临时摊位进行改造升级,明确每日每户仅限办理一个摊位,增加两名夜市监督管理人员,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据了解,为进一步优化夜市经济发展环境,该县纪委监委实行“监督+服务”工作模式,通过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不断优化夜市规划设计和功能布局,全面提升硬件设施和软件保障,并明确各部门的监管与服务职责,督促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交通、卫健等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监管服务方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夜市经济”既有市场活力和消费动力,又能达到安全、高质、规范的要求。
“我们通过现场检查、实地督导等方式,对相关部门落实夜间经济服务保障工作情况实施动态跟进监督,督促各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市场规范管理,以有力监督护航夜间经济发展,切实保障群众切身利益不受损害。”该县纪委监委驻县财政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表示。
今年以来,西盟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的职能定位,共开展“护航夜市经济”监督检查2轮次,发现问题3个,围绕夜市经济发展规范、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以及“夜市经济”发展中卫生保洁、食品安全、价格监管等方面提出整改意见5条,目前已督促相关部门完成整改。
“‘小地摊’蕴含‘大民生’。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落实‘群众有需求、部门有行动、纪委作监督、社会来评价’的工作机制,以更严更实的监督,持续提高行业服务质量,用铁的纪律守护好西盟佤山的‘烟火气’。”西盟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李敬一 || 责任编辑 马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