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以来,西盟县通过科学谋划部署、选优配强队伍、聚焦监督重点、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成果运用等举措,全面推动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扎实开展。
科学谋划部署。明确将全县39个行政村(社区)党组织纳入县委巡察范围,将精准扶贫村、信访集中村、软弱涣散村等作为重点进行巡察。为确保政治巡察取得实效,县委书记和县委常委会、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专题听取巡察工作情况汇报,专门研究部署对村(社区)巡察工作,并对巡察方式、监督重点、工作程序等提出明确要求。
选优配强队伍。为解决巡察力量不足的难题,该县在巡察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在原有人才库基础上,从卫生健康局、民政局、派出所、征地办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单位选取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进入人才库,从中抽调具有一定镇村工作经验的成员参加巡察,让兼职巡察干部发挥所长,更快进入角色,提升巡察质效。
聚焦监督重点。把群众反映强烈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作为巡察着力点,紧盯侵吞挪用、克扣强占惠民资金尤其是扶贫资金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脱离群众问题,以及“雁过拔毛”“村霸”等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在巡察中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对一些“小事”如宅基地纠纷、青苗补偿、道路出行、水电气等问题都高度重视,尽早尽快解决。同时根据村(社区)的不同类型,聚焦不同重点,如贫困村应当聚焦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等问题,而非贫困村应当聚焦集体“三资”管理等问题。
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农村风土人情、季节变化和群众生活作息习惯,因地制宜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既大张旗鼓与乡镇党委书记、挂钩领导、联系工作组长、村组干部谈话,又针对村(社区)的特点,深入田间地头、居民家中面对面谈心交流、听取意见、发现问题作为巡察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坚持贫困群体、老党员、老干部、村民小组代表等特殊人群全面走访,对重点工程、农贸集市等代表性地方深入走访,在听意见和“拉家常”中发现问题、印证问题,提升基层群众对巡察的知晓度、参与度和信任度,促进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顺利开展。
强化成果运用。坚持乡(镇)与村(社区)同责、以改促建原则,乡(镇)党委和被巡察村(社区)党组织承担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实行台账管理,逐条逐项整改到位。整改情况在党内和社会进行公开,并在相关网站、村(社区)广播进行通报。通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新巡察方式方法,坚持边巡边改,立行立改,及时通报曝光突出问题,形成有力震慑。全县共有39个村(社区)党组织,截至目前,已巡察17个党组织,占总数的43.59%。其中巡乡带村15个,直接巡村1个,专项巡察1个。累计发放测评表、征求意见表508份,个别谈话209人(次),入户走访群众102人次,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6件(次),发现各类问题188个,移交被巡察村(社区)党组织立行立改问题9件,转行业部门整改问题4件,发现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7件,村级巡察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