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微故事 | 迟到6年的补偿款

来源:思茅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0/07/06 10:41:00     作者:邢稳稳 马颖

“我们拿着材料到乡上领钱,他们说资料不齐,让提供村干部承诺书。我们又找了村干部,折腾到现在也没有答复。”今年6月初,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芦山村黄草坝小组的罗加林一家,带着一沓材料找到区委第三巡察组的工作人员。

事情还要从2014年说起,当年6月,糯扎渡库区淹没征地补偿款拨付到罗加林所在的小组,经过核算,罗加林家有补偿款84378.03元,扣除长效补偿入股资金后剩余1.8万余元,到今年3月,这笔钱都还没有兑现到户。

1.8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两个女儿出嫁后,老两口在家务农,这笔钱对他来说,就是安身立命的本钱,既能缓解生活压力,又让老人家晚年有保障。他多次申请领取补偿款,但都没有成功,听说此次区委第三巡察组进驻,他们就找到了巡察组工作人员,希望此事能够得到解决。

巡察组了解到,罗加林是黄草坝小组村民,但他家被淹没的田地位于其他小组界内,这笔补偿款按要求统一拨付到了黄草坝小组的专用账户内。一开始罗加林得到的答复是“土地存有争议”,巡察组着重从这一问题下手进行调查,调查后发现,罗加林家所属的田地并不在组内争议地块范围内。今年4月5日,通过黄草坝村民小组“一事一议”87%的户代表表决,同意将与组内争议地块无牵扯的淹没田补偿款分出,但补偿款还是没有拨付到罗加林的账户里。

“开展巡察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让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以解决、合法利益得到保障。罗加林申请补偿款‘一事一议’程序是合法合规的,符合领取的条件,我们要调查清楚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带着这样的疑虑,巡察组走访了村组干部。

这笔补偿款为何迟迟不发放呢?在黄草坝村民小组,组长小赵告诉巡察组工作人员:“罗加林家的淹没田与小组没有争议,这笔补偿款是我们小组按照程序,‘一事一议’表决通过的。但是乡移民办要求提供村主任签订的承诺书,还没有拿到,就耽搁下来了。”

程序没问题,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村组干部对征地款支付程序不清楚,中间环节出了疏漏,延缓了工作进度。巡察组多方走访,与相关人员了解具体情况,并于6月8日将罗加林反映的问题移交云仙乡党委政府立行立改,同时跟进整改进度。一周后,罗加林顺利领到了滞留了6年多的征地补偿款。

“罗叔,我是区委第三巡察组的工作人员,请问乡政府有没有通知你去领取补偿款?”

“已经领到手了,有18000多块!谢谢你们!”电话里,罗大叔笑呵呵地向巡察组工作人员道谢,言语中满是喜悦。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