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六月底,我们第十轮巡察完成了现场巡察,本届区委共对66个区属部门、乡镇、国有企业党组织开展巡察。”近日,第十轮巡察工作的结束,标志着除区法院将于年内巡察外,四届思茅区委巡察全覆盖任务已全部完成,覆盖率达98.5%。
思茅区2016年底启动首轮巡察工作以来,区委切实把抓好巡察工作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和具体行动,坚守巡察政治定位,坚决把“两个维护”作为巡察工作根本政治任务,不断丰富监督内涵,围绕“三个聚焦”深入发现各类问题1009个,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边疆基层落实落地。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不动摇,常规巡、专项巡、巡察“回头看”穿插使用,细化巡察内容清单,对全区被巡察党组织进行全面“政治体检”。
在监督质效上,突出重点查找问题,推动严肃处置问题线索,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我们把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作为监督重点,找准巡察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检查党员领导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检查领导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区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十轮巡察,发现并推动问责不作为干部20人,查处违规饮酒问题13件13人,追回违纪违法资金633万元。推动并查处教育系统腐败案,14人被立案查处,留置7人,发现三家村“李氏三兄弟”涉黑涉恶团伙等影响较大的案件,在强大震慑下,1名公职人员在巡察期间主动投案。
在工作方式上,注重巡察监督同其他监督力量的融会贯通。建立巡察工作协作联动制度机制,坚持常态化沟通协作,发挥联系协调会议和提前通报的效用,充分运用好“2+1+1”监督执纪联动机制,加强巡察与组织人事、审计、信访等部门协作配合,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成果互促。同时,创新构建“4+N”人员配备矩阵,将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政法等部门的骨干力量形成强大监督合力,有力提高巡察发现问题的精准度。
在工作作风上,时刻坚持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立足基层现实,广泛发动群众全程参与巡察监督,尤其在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中,巡察组上山下河、走村串寨听取民意,摆摊设点,充分运用微信二维码、“四风”随手拍等网络渠道,并借助各乡(镇)的特色活动、节日搭台,将巡察政策和巡察故事讲到群众中间,真正做到走近群众、融入群众,走进农村、深入农村。时刻紧盯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开展巡察监督,发现农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等问题42个,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产业扶持资金闲置等问题32个,移交涉黑涉恶问题线索5件,推动查处参与迷信活动党员2人,查处侵占集体资产、受贿51.42万元的小组干部1名,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监督就在身边,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整改落实上,扛稳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坚持标本兼治。抓好上级巡视整改,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清单、明确责任,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区委整改和下属部门整改同频共振,共制定整改措施180条。创新深化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巡察整改日常监督责任,出台《巡察整改督查督办工作办法》,明确“九个一”整改监督措施,确保巡察整改扎实有效,各级党组织制定整改措施2115条,已整改1966条,整改率达93%。推动立行立改,对群众反映强烈且能够及时解决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实行动态反馈,巡察期间立行立改176条。构建长效监督机制,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331项,推动被巡察村成立“三治委员会”,基层自治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公示公开,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台、报刊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开巡察反馈和整改情况89次。
据了解,下一步,该区将持续完善监督机制,打造巡察机构“查病”、纪委监委“治病”、派驻机构“盯着吃药”的良性运转机制,切实发挥巡察最大效用,推动思茅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