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微故事】用“翻倍”资金建盖的小组文化室

来源:思茅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04/14 14:11:00

“一个不足100平方米的小平层,竟然花了40多万元,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前些年,中社小组的理财人员都对本小组的日常开支和报账情况一概不知。”

……

2022年底,五届思茅区委第五轮巡察对思茅港镇橄榄坝村党委开展常规巡察。走访中,巡察干部听到村民对中社小组文化室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存在疑问。

反映问题集中且较为具体,经组务会研究决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展开进一步核查。

“潘副组长和小陈继续走访并实地查看,财务人员负责核查近10年来中社小组的收支情况……”会议结束后,大家迅速行动起来。

“纵向查询财务报销凭证显示,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中社小组以建设文化室的名义共计报账42.5万元,且会计、经办人、组长、理财小组成员等审签处的笔迹相仿。”

我们进一步展开走访时发现,除时任小组长外,其余所有人员均对此事概不知情。

“横向对比同村同期同标准建设的四队、大车树、黄草坝、弯手寨四个小组文化室建设,投入资金均未达到20万元。”

对此,我们还同时向橄榄坝村相关干部群众了解大家对中社小组原组长李某某的印象:“干活不多,邀约吃喝和K歌却不少,还时常喜欢搞点‘小刺激’。”

在充分走访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和李某某进行正面接触。

“我不经手、不知情。”一开始,李某某完全否认。

这与我们掌握的文化室建设报账审批单据“一条龙”签字相矛盾。

“那这些签字是怎么回事?不是你签的吗?”

“这……时间久了我记不清。”

看到李某某开始矛盾,负责谈话的同志抓住时机,对李某某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和政策法规引导,并适时摆出客观证据。

“之前我愚昧无知,认为一个农村非党小组长不会有人管,年轻爱玩开支大,于是对集体资金动了歪心思。”

“报销凭证上的42.5万元,实际仅有21.6万元用于文化室建设,其余都是虚报,有些资金被我用于个人开支……”

至此,事实已基本清楚,随着后续移交调查,群众的疑惑被解开,小组文化室回归清白。

想方设法搭便车,实施私报冒领、贪占截留等行为在基层仍时有发生。巡察通过走进群众中,用心倾听问题、用行动纠治不正之风,让群众心头敞亮、生活舒心,是巡察工作不变的主题。(刘思宏 || 责任编辑 廖翌含)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