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以来,各级巡视巡察将上一轮巡视整改要求的落实情况和成效作为巡视重点任务,持续释放加强成果运用强烈信号。近年来,思茅区不断夯实整改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整改工作机制,以“133”的工作法,形成发现问题由点到面系统整改的工作格局。
牢记“一个任务”,扛稳区委整改主体责任。思茅区委牢记“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对人民不负责”,将“两个维护”这一根本政治任务贯穿整改工作始终。区委率先垂范,落实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主体责任,持续抓好十届省委巡视组巡视思茅区反馈问题整改,区委主要领导每年听取3个未完成整改问题进展情况,认真落实十一届省委第七轮巡视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措施150条,确保问题逐一销号。严格落实“三个汇报”机制,持续推动区委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隔轮听取整改日常监督情况,区委常委会听取每轮巡察整改情况,对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严把“三个关口”,强化巡察整改督促检查。严把“责任落实关”,严肃反馈问题促整改。制定五届区委巡察工作规划,领导小组每年印发巡察工作方案明确年度任务,每轮巡察前根据被巡察党组织特点有针对性制定巡察工作方案,明确巡察监督重点,提高巡察质效,巡察机构按照区委书记专题会议精神将问题原汁原味反馈给被巡察党组织,并提出具体整改要求。五届区委已对113个党组织开展巡察并反馈巡察意见,发现并严肃反馈面上问题3702个,整改率为98.63%。严把“日常监督关”,强化协作配合促整改。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巡察机构联审被巡察党组织的整改方案、整改报告等材料,确保高标准、高质量落实整改。根据巡察、调研情况向区委报送《工作专报》4期,为区委决策提供参考,及时将巡察发现的31件共性问题和典型性问题通报给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工作建议,明确整改目标、任务、时限和责任主体,有关部门按要求回复31件办理情况,巡察发现农村“三资”管理混乱问题,推动区财政、农业农村联合开展督促和业务培训,实现解决问题同题共答、同频共振。严把“质效评估关”,精准评查促整改。每轮由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对集中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测评和实地检查,重点检查整改不到位、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推动问题整改全清零、全到位。开展整改实地测评10批96家次,组织开展联络员材料报送及系统录入集中培训180余人次。
持续提升“三力”,推动巡察监督提质增效。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巡察工作保障力。制定出台《思茅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实施办法(试行)》《被巡察党组织巡察整改工作指引(试行)》《思茅区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引》等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巡察整改工作体系,用好《思茅区新提拔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巡察工作实施办法》,抽调120名干部参加区委巡察,28名新提任科级干部在巡察一线培养锻炼。强化作风建设,提升巡察队伍战斗力。加强巡察干部业务培训工作,完善办组每月学习制度,持续巩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提高巡察干部的政治能力、斗争精神、业务本领、作风操守。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约谈全体巡察干部3次,开展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35人次。深化成果运用,提升巡察利剑震慑力。积极探索“不驻组副组长”工作机制,强化立行立改、边巡边查,将巡察发现的党员干部个人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区纪委监委分类处置,五届区委以来,共移交个人问题线索107件143人,边巡边查5件11人,对3起不重视巡察工作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张牧云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