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国林业碳汇试点研讨会在普洱市宁洱县召开,来自试点市(县)和国有林场代表考察了该县林业碳汇项目。自2022年11月,宁洱县确定为第一批林业碳汇试点县以来,通过推进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增汇项目,成功带动600多户农户增收约300万元,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近年来,普洱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着力把绿色资源优势、资源潜力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实力,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点“绿”成“金”,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乡村振兴动能愈发强劲。
党委有部署、纪委见行动。聚焦高质量发展,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的现实要求、目标任务,把握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凝聚监督合力,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全力服务保障市委、市政府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同时,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绿色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我们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的重中之重,编制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为精准监督提供指引。”该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普洱绿色资源富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林浆纸制造基地,茶园、咖啡面积均居全国之首,建成中国最大的云茯苓、白及主产区和林下三七种植示范区,水风光热储清洁能源、矿产和新材料、林板家居和林浆纸、生物制造和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位于思茅区三家村社区老爪箐居民小组的碾子房农研基地凭借独特的农耕主题和咖啡稻田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谁能想到,这个新晋网红地的前身却是“风吹土起、雨下泥流”的荒坡地,华丽转身的背后,离不开思茅区纪委监委强有力的监督。
当前,以现代农业为基、以旅游休闲为形,以乡土文化为魂,促进乡村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自老爪箐居民小组被列为思茅区“千万工程”示范点项目以来,该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室组地”监督力量,联合思茅街道纪工委,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闲置资源盘活、绿美村庄建设等重点领域,紧盯政策实施、项目推进、责任落实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并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推动廉洁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和乡村建设中。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闲置的集体土地资产重新利用起来了,湖边的‘两违’拆除工作顺利完成,创业生态焕发新的活力,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老爪箐小组支部书记王霞介绍。
机器轰鸣、木浆飘香。临近年关,景谷县纪检监察干部来到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走访调研。
“纸浆原材料供应紧缺问题是否得到缓解?年产40万立方米轻质超强刨花板项目还有没有需要协调解决的困难?”作为中国林浆纸一体化典范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林业农业龙头企业,云景林纸已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景谷森林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内一类林业县,是国内一类林业县、云南省第二林业大县,被誉为“绿海明珠”。聚焦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产业发展,景谷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靠前监督,紧盯责任、政策、工作落实等方面的问题,采取“专项+联动”机制,将重点治理与自查自纠同步推进,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一批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以严明的纪律保障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两不误”。
聚焦实现“双碳”目标,宁洱县纪委监委整合各级监督力量,增强片区协作联动,紧盯森林增汇、天然林保护、小蠹虫病害林区治理修复、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等方面,细化监督重点,采取走访谈话、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监督,保障碳汇项目开发依法、依规、高效推进。
“老乡,今年茶叶产量怎么样?咖啡价格稳定吗?”
“有群众通过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反映惠农补贴被村上截留,我们来核实一下相关情况。”
茶叶、咖啡、牛油果、甜龙竹、橡胶和坚果等经济林产业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在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保证既“绿”荒山,又“富”百姓?
镇沅县纪委监委探索构建“行业部门职能监督+派驻机构专责监督+群众外部监督”的监督网络,紧盯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行为、严格使用林地审批管理、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关键环节,对辖区高岭土矿开发项目、澜沧江镇沅段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玻烈村农文旅融合项目、双孢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监督。
西盟县纪委监委围绕绿色发展中的人、财、物、权等关键环节,深入产业基地、行业部门和乡(镇)、村(组)开展全链条监督;景东县纪委监委聚焦绿色产业政策补助资金发放、农业技术服务培训等环节,细化监督清单,明确监督任务和措施……
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护航下,越来越多的点“绿”化“金”成果遍地开花,“生态美”与“百姓富”成为普洱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郭春祥 || 责任编辑 马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