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职能部门存在配合协作不到位、对接沟通不及时等问题。”
“有的职能部门移送问题线索质量不高、问题交底不全面。”
前不久,普洱市纪委监委组织巡察、审计、财政、统计等职能部门,总结梳理近段时间以来该项工作机制的运行情况。针对沟通协作配合不够紧密、移送问题线索质量不高、各职能单位履职还不够到位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问题根源、寻解决办法。
为推动各类监督深度协作、共鉴融合、优势互补,普洱市建立完善《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暂行办法》《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深度参与纪检监察和市委巡察工作机制》《市纪委市监委、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问题线索通报移送工作机制》五类监督“1办法2机制”贯通协作配合机制,聚力打通“监督”与“监督的再监督”衔接的有效衔接通道,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大监督”格局。
“各类监督力量不断整合、工作不断融合,各领域各环节监督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各职能部门在实现‘政治体检’和‘经济体检’同题共答上不断探索实践”,普洱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五类监督“1办法2机制”建立以来,审计、财政、统计先后派出40余名精干力量参与纪检监察、巡察工作,在查办国有企业、医疗、农业农村等系统腐败案件时,形成了查办案件的强大合力,推动全市反腐败案件查办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在建立“形”的协作的基础上,必须找准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系统集成的着力点,强化“效”的深度联动。
“协调配合要高效,还要顺畅,才能让各职能部门主动融入、深度参与”,普洱市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负责人介绍,针对“沟通协作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市纪委监委健全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各职能部门分别明确联络员负责沟通联系、信息反馈、线索移送、成果共享和人才库管理等具体事项。
完善沟通机制只是第一步,还要在线索移送、案件查办、追责问责、深度治理等各环节各方面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协同贯通监督手段,才能让监督效能转化为反腐败治理成果。
对此,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专责机关、专门力量”作用强化统筹,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会商工作堵点痛点难点,对问题线索通报移送工作机制再优化,建立由市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向各职能部门提供“一对一”协商对接模式,有效提高移送问题线索的精准度。
市委巡察办健全完善协作部门情况通报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扩展信息共享范围。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纪巡”线索移送机制,使问题线索快速移送、快速分流。
要实现监督体系的全面有效覆盖,“纪巡审财统”贯通协同,缺一环都不可,必须让审计、财政、统计部门充分发挥“经济体检”的作用,通过专业的经济分析深挖经济问题背后的政治根源和政治危害。
针对“从经济问题中发现政治问题端倪的能力不够”等问题,市审计部门在对相关单位开展审计前,强化与市纪委监委相关监督检查室、审查调查室的会商。市统计局建立健全统计监督与巡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及时向市委巡察办提供被巡察单位开展统计监测评价、统计执法检查情况,以及涉嫌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重要问题线索。
据了解,近两年,巡察、审计、财政、统计四个部门向市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170余件,立案51件51人。(马颖 佟莲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