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行动不便也有工作人员上门帮助办理,并且当天就拿到证,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此前,户口在普洱市景谷县,现居住在思茅区的张先生还在为办理残疾证发愁。按照以前的办理流程,他需要回户籍所在地办理,若要在思茅区办理残疾证,需先申请居住证。
“改革后,借助‘全市通办’异地协同办理机制,无需申请居住证,当天就可以实现跨区域办结。针对部分重度残疾人出行不便的情况,我们还推出高频事项‘上门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突破市、区层级限制,创新打造“市区合一”“1+8+N”综合服务的“普洱模式”,集中受理市、区两级65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2271项,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普洱市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背后,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护航。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聚焦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围绕“高效”和“办成”两个维度,以群众和企业办事体验度为落脚点,紧盯办事效率低、审批慢、材料多等问题,主动跟进监督,压紧压实主管部门责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打破行政壁垒、优化业务流程,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
“部分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对待办事群众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耐心,请及时督促整改。”为实地了解“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工作情况,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和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采取“室组”联动模式,通过明察暗访、询问走访、随机抽查等方式,“沉浸式”体验窗口业务办理流程,对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人员的在岗情况、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等开展监督检查。
同时,市纪委监委把纪检监察监督与群众监督贯通起来,依托“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2345热线、“普洱政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形成“民呼我应、接诉即办”的“立体化监督体系”,不断拓宽发现问题线索的渠道,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群众投诉问题,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办事便利度和群众满意度。
“新生儿出生后有很多手续要办,现在只用提交一次材料,不用到处跑,太方便了。”在景谷县政务服务大厅,刚办好新生儿出生手续的李某向前来开展监督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景谷县纪委监委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纳入监督重点,督促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发挥牵头抓总、主动谋划、统筹调度的作用,建立“清单管理、统筹协调、会商协作、督办通报”工作机制。同时,“嵌入式”参与县级部门“一把手”政务服务领域走流程活动,全程跟进监督,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办事流程中的梗阻点。目前,已督促14家单位“一把手”走流程体验事项45项,发现问题8个,提出改进意见建议4条。
“‘容缺办理’太暖心了,不用来回跑,审批便捷又高效。”在墨江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成功申领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一名企业负责人向纪检监察干部介绍。
工程建设项目部门联动不够、审批周期长曾是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对此,该县纪委监委瞄准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办理许可证等环节,督促行政审批及相关职能部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按照全流程管理理念,持续打造受理“专区化”、审批“并联化”、项目“一对一”包保模式,最大限度精简前置要件、提高审批效率,以监督助力投资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截至2025年2月,全市累计完成2024年度两批2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线上线下办理34411件。下一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跟踪问效,以监督促落实,以监督惠民生,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有速度、显温度。(龚静 || 责任编辑 马颖)